走心观众首推中国大妈
郑汝可
张梦雪射落首金,我收到我妈的微信,掐点一算,只比新华网推送晚3分钟。照往常,那个点她应该已经关了电视,可这个月不同——她雷打不动的“奥运时间”到了。
回家上楼的电梯里,两位住在不同楼层的阿姨攀起话,说到孙杨的眼泪和叶诗文的遗憾,忍不住叹息,互相劝慰“没事没事,都有实力,得金牌是需要一点运气的”。
星光大道不看了,韩剧也不要了,广场舞不去了,儿女找不找对象暂时不问了……这4年一度的体育狂欢,大妈们才是真正的走心观众。
她们看得格外专业。开幕不过3日,我的微信已被刷屏——昨日战况如何?今日比赛看点?最新战况分析?中国女排为何首战告负?女足如何自救出线?我们年轻人翻手机看奥运消息,无非是各种吐槽各种段子、“舔屏”小鲜肉,妈妈们却在一本正经地为奥运剧情揪心、加油。偶尔恨铁不成钢,那是为各种夺金失利而认真地生气。
在一地鸡毛的生活里,奥林匹克为她们带来了活力。新闻里说,有一位江苏大妈,桑巴舞跳到了奥运开幕式上。59岁的她是资深拉丁舞教师,虽说身材不再曼妙,但成功报名当上了里约奥运会志愿者,大胆在开幕式玩了一次票。
这位是幸运的大妈,多数是我妈那种普通大妈,不出家门而心忧家国。我曾经问她为什么那么爱看奥运会,她的回复“很官方”:“爱国,嘿嘿嘿嘿”。
我想,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之一,是通过精英运动员的带动,鼓舞更多普通人爱上运动,爱上活泼的人和事,从而达到人人都有更好体魄的状态。通过关注和观看奥运,人们在精神境界上会有自然的提升,不单单只盯着自家一亩三分地,她们会有意无意地去关心和维护“民族共同体”。
不过,这些都只是我的揣测。中国这一代大妈,大多经历过火热的集体主义年代,真要她们说家国情怀的道理,只怕比我说得还好,还高大上。
(作者为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