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对手
2016-08-12 09:21:00 来源:长江日报

奥运会来到男子羽毛球比赛时间。两个老对手林丹和李宗伟再次相遇。林丹33岁,李宗伟34岁,很可能,这是他们最后一次参加奥运会。在过去10多年里,林丹和李宗伟,这两位世界最顶尖的羽毛球运动员,在技艺和意志层面,都让我们一次次感受到竞技体育的精彩。

与林丹的交锋,李宗伟输多赢少。之前连续两届奥运会,林丹均战胜李宗伟夺得男子单打冠军。因为李宗伟总是输给林丹,有人戏称李宗伟是“千年老二”。我想,这个称呼,对李宗伟不公平,对林丹也不公平。两人在场上拼得狼奔虎突,但高手之间,其实是惺惺相惜,相互欣赏的。

在体育赛场上,我们经常能看到,运动员为对手的杰出表现而动容、鼓掌,失利者往往由衷地称赞胜利者,认为胜利者配得上冠军。我想,这并不是说些东张西望的客套话而已。人们都会为杰出的技艺而激赏,运动员身在场中,最能懂得对手在竞技上的杰出性。正是有强大对手的存在,才成就更优秀的自己,让每个运动员对所投身的运动产生强烈的价值感。

像林丹和李宗伟这样惺惺相惜的例子还有不少。在泳坛,孙杨和朴泰桓是一对老对手,朴泰桓多次表达对孙杨的欣赏。菲尔普斯和罗切特,两人同为美国游泳队队友,菲尔普斯无疑是现象级运动员,在这样的人身边,罗切特说菲尔普斯的存在让他自己成为更好的运动员。在男子短跑的“飞人大战”,美国名将加特林说,博尔特激励自己突破极限,越跑越快。

激励自己突破极限,是伟大对手的存在在竞技上的意义。竞技体育是比谁更强更快,而不是比谁更弱更差,一个不期待对手强大,甚至将自己的胜利建立在对手越弱越好的希望上的运动员,竞技成就或许不会高到哪里去,即便获胜,也很难让人体会运动的美好。

更高更快更强是奥林匹克精神,运动员在技艺技巧技术的竞争中展现奥运精神,把人类极限的想象力和突破度一次次拉升到新的水准。对手是竞技的基础,没有对手便无竞技,奥运会就成了才艺展示会。对手越伟大,竞技越精彩,奥运精神才越光大。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伟大对手的存在,对运动员而言,是一件幸运的事而非生不逢时。

本报评论员

刘敏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