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时嘻之·企业跟员工可以有这么一个合作的关系:我不“管”你,给你充分的控制权、主动权,我跟你合作
文/万维钢
世界上有管人的人和被管的人,前者看起来比后者“幸福”得多。似乎大多数人只能被管,但管与被管其实不是地位的差别,而是思维模式的差别。不论比生活还是比工作,我敢说那些就算管不了别人至少能做到不服管的人,也是赢家。
1970年代,有人拿养老院里的老人做了个实验。研究者让大学生来探望老人,这对寂寞的老人们是个福利。老人们被分成两组。“强控制组”的老人可以决定探访者每次什么时候来和待多长时间:“你下周四再来吧,陪我聊一个小时。”“弱控制组”的老人没有决定权,是大学生告诉老人:“我下周四再来,到时候陪您一小时。”两个组的实际探访时间其实大体相同。
结果强控制组的老人明显变得快乐多了,精神和身体状态都更好,用药都减少了,所以控制权有利于身心健康。
1990年代,又有人拿养老院的老人做过一项研究。结果发现,那些在养老院里混得最好的老人有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有一种反抗精神。
比如说,他们在吃饭前多会搞个私下的食物交换活动。有个老人是这么解释的:今天发给我的是蛋糕,我本来也愿意吃蛋糕,但是我宁可跟别人换其他东西吃——换来的东西至少是我自己选择的,给我什么就吃什么,这个我不能忍。
他们是拒绝被人设置生活的人。恰恰是这些人,比其他老人活得更健康,寿命更长,生活更快乐。他们每天走动的距离是他人的两倍以上,他们吃饭能比其他人多吃三分之一,他们也最能记得服药和锻炼身体,他们跟亲友的关系也更好。
所以被别人控制是一种很难受的体验。对生活掌握控制权,非常重要。
丰田推崇员工的自由意志,应是深谙此道。
1980年代,通用汽车公司跟丰田公司合作在美国办了一个汽车厂。结果美国工人发现,丰田和通用的生产线和各种配置都一样,两家最大的不同,是通用绝对不允许工人拉停生产线——生产线停一分钟,会给公司带来5000美元的损失——而丰田的工人居然可以任意拉停生产线。
比如一个丰田工人可以因为自己一个螺丝没拧好而让整条生产线暂停,让所有工人站在那里等着他重新拧好!在通用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没拧好就没拧好,车可以照样出厂,无非是开上几年以后可能出问题。美国工人一开始很不适应,第一次被要求拉停生产线的时候吓得手都发抖了。
丰田的经理说,拉停生产线对我们的损失是巨大的,但我们给每个员工充分的信任,任何一个员工都有权利拉停生产线。后来美国工人也学会了,生产线一周能停一二十次。
理论上一个员工只要不断地拉停生产线,就可以把公司搞垮,但事实上没人这么做。这种信任感,或者说这种对局面的掌控感,给员工带来了一种责任感甚至是归属感。
丰田公司以向生产线上的工人放权而闻名于各种管理类畅销书。丰田的工人很能为公司着想,提出了大量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
现代企业完全可以从“下放控制权”这个角度进行改革。除了拿升职加薪利诱和拿开除威逼之外,企业跟员工还可以有这么一个合作的关系:我不“管”你,我给你充分的控制权,我跟你合作。
这种合作能做到什么程度呢?在线零售公司Zappos,首创了一个“有偿退出”制度,它的新员工训练一段时间后,在还没有正式签约之前,会有一个通知:如果你不喜欢我们公司的做事方式,最好现在就辞职,我给你1000美元。这个辞职奖金后来竟增加到了4000美元。结果大部分人还是留下了,而且留下的人干得都很好。后来Zappos被亚马逊收购,而亚马逊现在也实行了这个制度。
万维钢旅美物理学博士,科普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