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 选址“最后的海洋”
2016-08-18 08:32:00 来源:长江日报

记者高萌

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后,我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即将开建。

昨日,曾经5次赴南极的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仝来喜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透露,新建科考站初步选址于罗斯海区域的难言岛。

早在2009年,中国第29次南极考察队已对罗斯海地区进行了初步考察和选址。随后的第30次、第31次、第32次南极科考期间,地质、气候、环境等综合考察和新站的规划工作得到进一步实施。

罗斯海地区已成第二个南极地球村

考察队为何属意罗斯海地区?仝来喜介绍,罗斯海是南冰洋的一部分,人类通过船舶抵达南极大陆、前往南极点均需通过罗斯海登陆。在全世界其他地方掠食性鱼类大量减少的今天,罗斯海是唯一一个生态环境还没有受到人类大规模破坏,海洋生物链尚未断裂的地方,拥有着南半球最高纬度的原始海洋生态系统,是南极环境保护区体系最完备的地区,因此也被科学家称之为人类“最后的海洋”和人类最后的“生存实验室”。

“罗斯海地区是南极考察的热点区域之一,是个热闹的地方!”仝来喜说,这里是美国、新西兰、意大利、德国等西方国家,在南极长期经营的主要地区。向南300公里就是美国最大的南极科考站麦克默多站。近年来,德国冈瓦纳站、韩国张保皋站也相继在罗斯海西岸落户。仝来喜表示,科考站的选址不仅根据国家能力、科学研究需求,还需要考虑到未来国际间的协作,“中国在罗斯海地区还未建科考站,位于东南极的罗斯海地区各国科考站众多,未来能够互相帮得上忙!”罗斯海地区目前已成了第二个南极地球村,美国和新西兰已提出将这个区域建成海洋自然保护区,中国的建站工作迫在眉睫。

这里藏着全球气候变迁的秘密

在仝来喜看来,罗斯海区域是块风水宝地,是好奇的人类研究南极演变史的重要场所。“从地质学方面来看,罗斯海地区是东、西两个南极地块的接合部,是大陆演化的位置。”他介绍,如果把南极冰盖掀开,底下的陆地可以分成东南极和西南极两大部分,东南极基本上是一个完整的大地块;而西南极,则是星星点点的岛屿。罗斯海区域由东、西两侧汇集而来的数以千计的大小冰川,最终形成了南极面积最大的冰架。这样复杂的地质结构,自然潜藏着地质学的各种“秘密”,有利于研究南极演变史。

此外,仝来喜认为,在罗斯海区域新建科考站将方便进行生物演化、鸟类动物、海洋生物等领域的研究。“这个海域海水富含养料,浮游生物极其丰富,为鱼类、海豹、鲸和鸟类提供丰富食料,有大量阿德利企鹅和帝企鹅群栖息在罗斯海周围地区。”仝来喜说,罗斯海海域辽阔,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海域附近还有多种鸟类动物。但由于气候与海洋环境复杂,迄今大部分的海域海底,人类尚未触及,新建科考站,不仅有利于研究生物的演化历史,还将揭开多种海洋生物的面纱。

仝来喜介绍,南极环境提供了全球气候变化的灵敏指示物,而罗斯冰架的万年冰雪,则深藏着地球气候变迁的自然秘密。罗斯冰架下面海底数百米到上千米深的底层流,是低于海水冰点的庞大冷水团。这些冷水团,参与了全球的海洋环流,尤其北太平洋环流,从而影响全球气候,包括位于西太平洋沿岸的中国气候,了解气候的变化过程,也有助于提高中国气候预报的准确率。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