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赛道上的 京剧脸谱
2016-08-21 21:00:00 来源:长江日报

张斌璐

中国队选手宫金杰头盔上的京剧脸谱

新华社发

一般来说,奥运开幕式往往是主办国展示其民族文化的舞台之一,但要在比赛项目中展示本国文化,机会并不多。最近,在自行车女团竞速赛中,荣获金牌的钟天使、宫金杰两名运动员却让人眼前一亮。观众们纷纷被其运动头盔上的京剧脸谱所吸引,中国的文化以这样的形式展示在全世界人们的面前,确实是令人意外的惊喜。

头盔上的脸谱形象,来自于中国文化中最著名的两名女性英雄,花木兰和穆桂英,可以见得设计者的用心良苦。花木兰的故事,来自北朝乐府《木兰诗》,由于该诗被选入中学课本,所以几乎家喻户晓;穆桂英则是北宋杨家将的传奇女将军,当家中男性的将领难以迎战敌军时,穆桂英披挂上阵,便有了“穆桂英挂帅”的传说。这几年,穆桂英已经上了好几回春晚了,听李胜素唱“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嗓音清亮入云,观众同样非常熟悉。

在媒体公布的新闻照片中,自行车运动员身体前倾,姿态优美,但正是在这一身姿之下,却使得头盔上的脸谱面向前方,如同直视的另一张脸。运动员的双眼被眼罩所遮蔽,而脸谱上的双眼却直视前方,仿佛这张面容代表了运动员的另外一层表情。我们知道,京剧脸谱具备高度的符号识别度,建立于一个稳定的符号系统之下。对一名资深戏迷来说,无论台上的演员是什么人,其扮相一出,便能够直接识别出所扮演的是什么人,这是一个全面程式化的结构。同样,京剧的演出也建立在精准的舞台重现基础之上。和现在影视作品的表演不同的是,其自由发挥的程度相应要低得多。演员的身法、走位、姿态、唱法等无一不经过严密的训练,使其能够同传统表演保持高度一致。除了少数资深演员之外,一般很少有改变传统表演形态的情况。演员对于传统的重现程度越高,便越容易获得观众们的喝彩。

从这点来说,我们可以看到京剧的表演同奥运会体育比赛的内在一致性。假如我们仅仅关注外在的表演性,那么自行车项目显得何等单调?运动员反复重复着同一动作,在场地中盘旋。然而,谁又会期待运动员在运动动作上发生偏离呢?只有在动作体态上达到最高完美,才是运动竞技获胜的关键。中国的京剧,讲究的不是对现实的“重现”,而是各种符号的结构游戏。而运动员又何尝不是如此?且莫说自行车这样的竞速运动,光看跳水、体操等项目,若不提竞技层面,其本身不就是一场优美的表演吗?京剧演员在学习过程中所接受的训练,和运动员所接受的身体训练,虽然性质大有不同,恐怕强度也相差无几了。

当然,我们已经看到了京剧脸谱在奥运赛场上的亮相所彰显的文化含义,但是在我看来,更重要的是其蕴含的符号价值。这不仅仅是一种文化形象的展示,更是对于一种稳定性价值的追求。竞技运动和戏曲所追求的,都是一种高度精确化的身体表达。对于京剧来说,这种身体表达是向传统致以敬意,而在奥运会的赛场上,运动员的身体表达,则是对奥运精神的致礼。在这个激情澎湃的现场,依旧有一些难以运移的核心价值。就像在这个高速变化的世界上,人类精神的庄严始终稳定地存在于那里一样。

(作者为本报专栏作家)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