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人云(河南市民)
近日,甘肃省兰州市一天之内至少出现四处路面塌陷,有车辆掉入坑内,且有行人受伤。另据媒体报道,我国多个城市近期频现道路塌陷事故,有些甚至造成人员伤亡,本该平坦安全的城市道路,为何频繁上演“步步惊心”的塌陷事故?(8月26日新华社)
城市道路说塌就塌,说陷就陷,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运行秩序,引起了人们的纷纷议论和关注。有业内人士指出,城市道路塌陷频发,虽然天气异常变化、地质结构变化等“天灾”是形成因素,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道路建设中的质量问题,以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和管护的失序更是主要原因。因此,面对一次又一次的道路塌陷事件,如果仅仅只是“坑来土掩”了事,而不深挖背后的责任缺位问题,就很难从根本上整治此顽症。
道路塌陷,责任不能塌陷,但城市地下空间的责任链条没有地上那么清晰,尤其需要从各个环节一一“解剖”,如果查实施工质量方面存有问题,有关部门要严处责任人,不可姑息迁就。此外,地下水超采、不合理的工程建设,“拉链马路”也是影响道路安全的一大隐患,新建、改扩建道路工程反复开挖、长期施工,电力、热力、水力、通信、排污相关部门各自为政,地下空间隐藏的热力管道、电网无形中成为威胁马路安全的“隐形杀手”,都有可能成为地面塌陷的“导火索”。
这就需要城市管理者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多些综合协调意识,强化部门之间的联动,堵塞体制机制上的漏洞,真正分清责权,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进行统筹管理,以保障地下空间的有序、安全开发。不管怎么说,地质原因可以克服,但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大量开发利用,地下布局的宏观整体考虑越来越需要重视了。
希望城市管理者能在涉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问题上,多些为民意识和责任意识,真正“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解群众所忧”,合理科学开发地下空间,不要把地下仅仅当做地表的延伸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