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音乐很“身体化”
2016-08-30 08:58:00 来源:长江日报

·苏醒的音符·他们的音乐天赋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唱歌跳舞就如同我们吃饭说话一样自然

文/黄披星

看里约奥运会闭幕式,真觉得是一场极具特色的音乐盛宴。巴西传奇级的歌手和音乐作品走马灯一样轮番登场,密集轰炸,还加上了诗歌、设计、手工艺……巴西是个人文地理背景非常复杂的大国,根据地域的不同,拥有数十种音乐风格,一场演出似乎容不下这个艺术国度的精彩。

巴西音乐的复杂和多样性,那几十种音乐风格的名字如果罗列出来,令人目不暇接。中国观众能知道桑巴和波萨诺瓦已经算不错,或者大部分人是通过动画电影《里约大冒险》才被普及了一点点巴西的知识。所以,巴西的艺术家要利用奥运会的机会,竭尽所能地展示他们的文化。在闭幕式上出场的歌手,绝大多数都不唱自己的歌,而是捎带一个前辈传奇,就连文艺表演的背景音乐,也往往有经典故事的衬托。

巴西基本上成为桑巴舞曲的代名词,所以我们在下意识中觉得巴西的整个音乐风格就是热情。其实,仔细听来,巴西的这种热情之中有着深厚的背景。它的热情来自多元、技艺和历史。音乐文化中有很深沉的东西。

也可以这么说,他们的音乐其实是很身体化的,而不是口腔化。身体化的音乐,是音乐中能够成为真正的生活方式最直接的途径。它是深入骨髓的——在音乐底蕴的衬托下,成为音乐中的最具生命力的那一部分。

在一种名为巴西全域音乐(MPB)的综合类型出现以前,巴西乐手唱奏的音乐有严格的地域划分,自然形成壁垒分明的乐派风格。但到了上世纪60年代,MPB出现了(不能简单地理解成字面意思“巴西流行音乐”),它打破了藩篱,涵盖了各种巴西本土音乐风格,并融入了爵士、摇滚等。那位在圣火熄灭时演唱的巴西歌手MarisaMonte,就是一位MPB的全能型歌手。今年50岁的她,曾代表巴西参加伦敦奥运会闭幕式,在国旗交接时候献唱,由此可见她在巴西的地位。

在闭幕式上,各种风格的巴西音乐代表都有出现。例如,当巴西著名歌手尤莉娅·迈克尔丝身穿一身绿——巴西的颜色,也是奥林匹克蓬勃向上的象征,演唱的主题曲《请带我走》,曲调婉转,极其动人。开场那位带着三个女儿和一个孙女登场的白衣老人马蒂达维拉,是桑巴音乐的代表人物。他演唱的是一位传奇前辈Pixinguinha创作于1917年的作品,这首歌已被翻唱过200多个版本。而Pixinguinha是一种叫啼乐(Choro)风格的创始人。

再比如,运动员入场后,一群舞者登上舞台载歌载舞。他们的音乐风格叫做弗擂佛进行舞曲(Frevo),这是起源于巴西第五大都市累西腓市的音乐风格。Frevo这个词的词源,意思是“沸腾”。确实,这种音乐能让听众内心沸腾。

巴西人的音乐天赋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唱歌跳舞就如同我们吃饭说话一样自然,于是,我们会看到许多杰出的人,照样能跨界,展现能歌能舞的一面。闭幕式上,那首葡萄牙语诗歌《思念》的表演方式让人记忆犹新,词句被投影在体育场内,诗歌本身如音乐一样优美。

在蕾丝手工艺的展示环节上,动听的《编织蕾丝的女人》让我意识到巴西音乐中深沉的一面。这属于生活细节内化的另一面。这首歌的创作者,传说是巴西反抗殖民统治的一位民族英雄,曾被逼上梁山,成为“匪徒”,劫富济贫。也正是这些历史文化,一点点积淀成为音乐中深厚的背景。

真正的长久的热情,都来自对于生活的真切感悟,而不仅仅是对自我展示的简单向往。

黄披星艺术研究者。创作以诗歌为主,兼有音乐随笔。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