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一个父亲一样去爱他们
2016-09-20 07:24:00 来源:长江日报

记者魏娜刘智宇

记者:为什么会资助这么多少数民族学生?

夏清良:中南民大的学生,少数民族占了很大比例,而少数民族学生大多数来自贫困地区,他们对外界的了解相对较少,思想也相对单纯,所以需要更多帮助、关心。我向他们提供经济援助,更多的时候,感觉自己有点“像一个父亲一样去爱他们”。

记者:你每次帮助经济遇到困难的学生,都说钱是“借”给他们的?

夏清良:经济困难的孩子自尊心往往更强,“借”钱给他们,他们情感上更容易接受,另外,身上有笔“借债”往往会成为他们努力生活的动力。当然,我自己家庭负担不重,对每笔“借”出去的钱,都没打算让他们还。他们中大多数人都会想办法还钱给我,但我总是跟他们说:“还钱没有时间期限,不要为了还钱影响学业。”

有时候,孩子们前脚还来钱,我转身又打进他们的饭卡。但也有学生利用假期打工,坚持还钱,这种情况我会收下,这说明他们已经有生存能力,我为他们高兴。

记者:你每天和不同民族的学生打交道,你能记住所有民族的风俗和禁忌?

夏清良:少数民族学生在校园里,并不会时时刻刻穿着他们的民族服饰,从外表上看,他们都是普通大学生,不需要刻意凸显他们的民族性,普通对待就是最好的对待。和汉族学生一样,他们都是单纯的年轻人,热情、淳朴。当然,有些民族习惯还是要尊重。

记者:编外教授、汉族爸爸以及本职工作,哪个角色让你最有成就感?

夏清良:其实这几个角色都是合为一体的。首先,如果我不是一名社区民警,我不可能在这所学校里教授治安防范知识,与学生打交道,更不可能接触那么多贫困学生,给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所以,我首先是一名警察。

正是警察的身份,让学校的师生信任我,我才有机会融入这所校园,成为学校每天生活的见证者和参与者。看着一批批学生进校、学习、毕业,叮嘱他们遵纪守法、辨别是非,看着每个我帮助过的孩子,不走岔路地昂首进入社会,我最有成就感。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