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黄石专稿特派记者万旭明
山顶庞大矿坑的边缘,两个男人正在告别,说着“长江”“码头”“诗人”……这是韩东导演、贾樟柯监制的影片《在码头》的拍摄现场,因为看中有历史感的长江老码头,影片在黄石进行了近40天的拍摄。韩东由诗人、作家跨界到导演,对自己的处女作他很自信,相信这是部有异质的作品。
贾樟柯监制:
像老贾很好,但不可能像
韩东本是诗人、作家,当过演员,也是贾樟柯新作《在清朝》的特邀编剧。导演处女作由其旧作《在码头》改编,关于几个年轻诗人偶然卷入了一场与地痞、保安的莫名纠纷。最早想拍这个故事的其实是贾樟柯,韩东自己动手拍,倒也跟贾樟柯关系密切。韩东是阿里影业A计划与贾樟柯“添翼计划”联合扶持的新导演,贾樟柯担任影片监制,影片两位男主角梁景东、韩三明都曾主演贾樟柯作品。
韩东坦言:“贾樟柯作品中既有形式上的尖锐,又没有失去厚重的内涵,是我最喜欢的导演。”但他并不担心会受到太多影响,“只要你诚实地按自己内心去拍,两个人的作品一定是不一样的。”
拍异质电影:
不拒绝也不逢迎观众
《在码头》杀青在即,小说与电影之间做了很大的改动,“小说比较心理化,一些人物也很符号化,完全按小说的话就没法拍了。”对影片的整体风格,韩东称:“我想做一部异质的电影,跟我看过的、设想的都不一样,我觉得我做到了。”
很显然这是一部文艺范的作品,对其在市场上的预期,韩东说道:“《在码头》不是一部拒绝观众的电影,写作中有一路人会觉得,如果人人都能读懂,书就贬值了。我不这样觉得,排斥别人不是我干的事。但让我完全按照市场风向标做事,我也学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