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小处随便” 的心态
2016-09-29 09:32:00 来源:长江日报

□严辉文

从2016年10月1日开始,武汉市电子警察将正式开始抓拍驾车不系安全带的交通违法行为。

这一次是动真格,会开启一次史上最严的“安全带”执法管理。消息称,从10月1日开始,在武汉市开车不系安全带的驾驶员,将面临相应的处罚。如: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驾驶人未按规定使用安全带的,罚款50元、记2分;在城市快速路的道路上行驶时,驾驶人未按规定使用安全带的,罚款50元、记2分;在高速公路或城市快速路以外的道路上行驶时,驾驶人未按规定使用安全带的,罚款50元、不记分。

系安全带的重要性就不必说了,就连汽车的设置本身,也不允许司乘人员置安全带于不顾。但哪怕是为了自己的安全,许多人似乎也不愿意在安全带上多一点举手之劳。

从驾驶者的角度看,或许是“小处随便”的心理作怪。小处可随便,长期以来,被人们视为轻松爽快,视为一种便利且潇洒的行为,久而久之,难免成为积习,甚至于成为一种“文化”。以至于视安全带为繁琐、多余、多此一举的玩意。

有了这种“小处随便”的心理垫底,当你再就系安全带坚持什么时,他们就很难入脑入心了。哪怕从关乎生命安全的高度重弹安全带重要性的老调,比较有耐心的人们也不过是当成无意义的啰嗦一笑置之,已很难指望他们当成善意的提醒并付诸实施了。

而从管理者的角度看,最不能忘怀的是“破窗效应”。不系安全带,说好的罚款扣分,却又总是打了折扣。说起来无非是这样几种因素。

比如随意式执法。前面说了,不系安全带是小事,小事嘛,何必斤斤计较呢?人家自己都不当回事,执法者渐渐也不好意思太纠结了,当初纸面上的禁令,最后难免让睁眼闭眼的随意所左右。

比如人情式执法。禁令一来,急急如律令;过了一段时间,大家就都丢在脑后。或者对于普通驾驶员,严格按禁令办;对于有些面熟有些关系有些气势有些来头的车主,又碍于面子轻松放过一马。

如今,新的禁令当前,虽然电子眼抓拍可以避免随意和人情之弊,但是人们的“小处随便”心理不会自动消除,而“破窗效应”的管理风险依然存在。要把史上最严的安全带禁令执行到位,最终让司乘人员内化于心,变成文明的驾驶习惯,还是需要在严字上下功夫。好禁令是执行出来的,好习惯是严管出来的。没有“不行就不行,天王老子也不行”的执法底气,很难堵死安全带禁令的习惯性缺口。

(作者为武汉公务员)

  • 相关阅读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