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大千)从9月最后一周的市场表现可看出,沪市成交量一直低迷,“十一”长假临近,投资者持币观望情绪浓厚。对此,保险、基金、私募等投资机构普遍认为,节后市场有望出现阶段性反弹,并称静待加仓时机。
九泰基金在最新报告中,就明确指出,房地产调控政策预期或成为推动股市新变量,近期楼市异常火爆,预计随着调控加码,楼市有望边际降温,楼市与股市间“跷跷板效应”的边际变化,有利于股市资金面的好转。
与此同时,多家大型保险机构投资经理都认为,经济基本面虽未出现大幅改善迹象,但也没有进一步恶化,市场区间震荡的格局仍未改变。“我们维持沪指在2800点至3200点间波段操作的策略,一旦沪指跌至2900点附近,会根据自身资金特点,逢低加仓。”
不过市场人士指出,对于险资在二级市场上的投资,短期策略上,他们可能仍以波段操作为主,更大、持续性更强的机会,应该要等待来自企业盈利改善等方面的进一步证据。
值得关注的是,在持有节后“阶段性反弹”的预期下,机构投资者具体看好哪些品种?公私募等投资机构认为,重点基本锁定超跌且有业绩保证的蓝筹股。
多位保险机构投资经理透露,节后主要考虑买入部分全年盈利水平明确、估值偏低、超跌的金融或消费品种,以及部分周期性龙头股。此外,不少保险机构四季度还看好泛基建类股票。他们的逻辑是:在经济增长下行压力持续的背景下,下半年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政策支持和实际投资有望持续释放,为此看好泛基建类周期股,尤其是同时受惠于“一带一路”、国企改革的优质个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