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胡雪璇通讯员汪婵娟韩婧)昨日,在第三届湖北省妇女儿童服务业博览会现场,市妇联扶贫脱贫成果展示区吸引了不少人,成为场馆的热点区域之一。市妇联开展“巾帼巧娘脱贫计划”半年多来,已帮助近百名女性走上脱贫增收之路。
今年3月,市妇联启动了“巾帼巧娘脱贫计划”,计划每年帮助100名贫困妇女掌握家庭服务和手工劳动等就业技能,实现脱贫增收。
昨日,这一计划的受益人员,蔡甸区侏儒街居民许翠荣一早就来到博览会现场,向制作串珠工艺品的“达人”刘先群讨教。
原来,许翠荣的丈夫瘫痪卧床,没有劳动能力,一家生活十分困难。3月份,在当地妇联组织的帮助下,许翠荣参加了手工劳动技能的就业培训,学习制作串珠工艺品。几个月下来,许翠荣的手艺进步不少,已经可以熟练制作多种造型的车挂等工艺品。
许翠荣说,希望能尽快提高技艺,并为自己的产品寻找到销路,实现脱贫致富。
串珠工艺品需要用塑料丝把各种材质的珠子串成不同的造型,从入门级的茶杯垫,到更进一步的车挂、桌上摆件,再到更难的手包、肩包等,都可以通过手工艺人的巧手串出来。
家住青山区的刘先群是武汉制作串珠工艺品的名人。在刘先群的展示柜台前,摆着各类提包、肩包等“大部头”产品,不时有人上前询价。“我做这行六七年了,靠这个赚了一家人的吃饭钱。”刘先群说。
刘先群告诉许翠荣,给自己的产品找到一个展示销售的平台很重要。“不过关键还是要看手艺,水平高了,做出名气来,自然会有人找上门”。
据介绍,截至目前,市妇联已免费培训贫困妇女333人次。其中,287人分别参加了剪纸、串珠、猫猫鞋、毛线编织和汉绣等技能的培训;46人参加育婴师培训,35人获得全市育婴师职业资格证书。98人被推荐上岗,人均收入6000余元。
除开展“巾帼巧娘脱贫计划”外,市妇联还帮助了众多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女性,通过独立劳动脱贫致富。
家住新洲区徐古镇的王胜连早年与丈夫离异。2010年时,王胜连的儿子得了罕见的脊椎脊髓血管畸形综合征,经历了大大小小五次手术,如今仍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2013年,王胜连带着儿子来到洪山区梨园街武铁佳苑社区租房生活,自己在外边做家政服务,赚钱照顾儿子。
今年初,妇联组织了解到王胜连一家的情况后,及时给予关注,听说王胜连会包饺子、馄饨,想开一个餐饮铺子,妇联组织及时帮她找到了摊位,并协调相关单位,全额减免了摊位费。
半年多下来,小摊的生意越来越好,每日营业额从开始时的六七十元,增长到现在的几百元。“做什么事情都没有一帆风顺的,只要坚持下去,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王胜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