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陈晓彤通讯员梅哲锋)昨日上午,黄陂区前川一小六(5)班的学生在语文老师张兰娇的带领下,共读诸葛亮名篇《诫子书》。课堂上,张兰娇以读促学,让学生们怀着不同感情,一遍遍诵读全文,感受这封84字家书中所蕴含的处世智慧。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一堂45分钟的课,同学们将这篇短文读了26遍。或齐声诵读、或男女生轮流读,每一次读,张兰娇都会引导大家带着不同的情绪去感受。当讲到这封信是54岁的诸葛亮写给8岁的儿子诸葛瞻时,同学们眉头紧皱,语气沉稳有力,读出了一位父亲对儿子的谆谆教诲。而当讲到诸葛瞻不负父亲厚望、成为备受人民爱戴的英雄时,同学们语气谦逊柔和,仿佛一位跪坐在父亲面前,轻声交流的孩子。
“老师的讲解只是注脚,更重要的是他们通过朗读,去层层理解经典篇章中的精神内核,并内化成自己人格的一部分。”张兰娇介绍,她在教学国学经典时,格外注意诵读环节,要求学生反复读,用心读。六(5)班学生陈佳璇说,反复朗读有助于体会藏在字里行间的人物情感。“我现在习惯把每篇国学经典读上几十甚至上百遍,读十遍或许会明白文章的意思,但当读了几十遍后,对文章又会有另外一番感悟。”
除了诵读,张兰娇还注重挖掘文章背后的故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诸葛亮“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理念,她和大家分享《出师表》中刘备三顾茅庐的片段。为了展现诸葛亮的勤奋好学,她讲述了诸葛亮在少年时代偷偷喂米给打鸣的公鸡,来延长上课时间的趣事。“我想让孩子们知道,古文并不枯燥,历史上的大人物们也都是鲜活可爱的,从而保持他们对国学学习的兴趣。”
前川一小作为经典诵读特色校,十分注重对学生的诵读习惯培养。学校以“读书、明理、行善、养习”为主线,坚持开展“晨读一语,日诵一句,月明一理,年养一习”活动,不仅要求学生每天利用晨会和夕会时间朗读《国学经典》《朝读经典》里的篇章,还注重在学习和生活中培养好习惯。
国学经典
黄陂区前川一小张兰娇老师正在讲解《诫子书》记者陈晓彤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