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问我答
亲爱的同学们,在你成长和学习的经历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小困惑、小烦恼,需要解决,或者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小秘密想倾吐?如果你愿意,可以把成长的烦恼记录下来发给我们,知心姐姐会邀请教育专家、有经验的老师、家长或者你的同龄人帮忙一起解答。让我们一起解决烦恼,摆脱困惑,健康阳光地享受成长的快乐吧!
儿子小梅,是洪山区某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一个多月,我这当妈的焦虑得不行。儿子原本能说会背,在幼儿园当过小小主持人,但是上小学后成绩一直不好,学习进入不了状态,在校表现达不到老师的要求,感觉他每天在“打乱仗”。老师要我多关注、引导孩子,可我该如何着手呢?
本期《你问我答》,知心姐姐邀请来武汉外国语学校的张玉霞老师,帮助小学一年级新生妈妈学会从容应对,陪伴孩子全新的小学生活。
孩子上小学之前,在幼儿园以玩乐、游戏为主,进入小学后以学习为主,每天要做作业。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的生活可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做父母的首先要理解孩子正在经历着这种巨变。
现在有了微信群、QQ群等方式,孩子的在校情况被老师细致地记录下来发布在群里,谁上课不听讲,谁作业做得不好,都被“昭告天下”。那些看起来是孩子的错误,其实只是一种信息反馈,作为家长要帮孩子找原因、想办法。比如孩子上课讲话,不应该是批评和告状,讲话这个现象背后有很多原因,应对办法也不一。
上一年级的孩子,最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包容、鼓励,他们需要的是帮助,而不是指责。孩子为什么上课讲话、为什么做作业磨蹭,家长和老师很容易把现象当作本质,用吼叫打骂等错误的方法去应对孩子的问题。好比我今天全身肌肉痛,痛只是现象,本质不是肌肉有问题,而是我感冒了,找到病灶用药才能帮助到我。
一年级的孩子,还没有学会怎么学习。“会学习”包含三个方面:爱不爱学习,会不会学习以及能不能学习。其中,孩子爱不爱学习,与家长、老师的态度有关,当家长、老师的教育方法对孩子产生了负面影响,日积月累,孩子就会厌学。
因此,一年级的学生需要在父母引导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需要父母学会聆听,学会清空自己,去了解孩子真实的情况。比如孩子某天回家脸色不好,父母按自己几十年生活的经验作出判断和假设,以为孩子在校调皮挨了老师批评,于是开口就给孩子一通说教批评。其实孩子脸色不好的真实原因有很多种可能。
举个例子:这天是妈妈生日,孩子回家路上买了一把花准备送给妈妈,但推开门的那一刻,孩子感觉有点不好意思。妈妈看见孩子脸上的怪异表情,以为其又做了什么错事,再看到身后还有一把花,想着他这花不知是什么来历,于是更生气了,把孩子一顿批。生气的孩子最终把花扔进了垃圾桶。父母的主观和假设造成亲子关系的紧张,这里就涉及父母的胜任力,当父母的要学习,储备教育观念和理念。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的优点是理所当然,专挑孩子毛病,认为找缺点是为了帮助孩子。对于孩子来说,他是一个成长中的个体,每一个错误都是他成长的契机,父母处理孩子的问题也是在给孩子示范怎么解决问题、如何人际交往。
(记者谯玲玲整理)
张玉霞
武汉外国语学校心理老师,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湖北省骨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