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怕哪一门学科?你对什么知识点似懂非懂?你最想听哪位老师给你答疑解惑?给我们发邮件来吧,说出你的困惑和愿望!“名师开讲”栏目将助你一臂之力,帮你邀请你喜欢的老师开讲,还能针对你的弱点,指哪补哪。同时欢迎推荐或自荐优秀教师,登上我们的名师讲坛,帮孩子们轻松、高效学习。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征集令
名师开讲
名师名片
詹智梅
武汉市光谷第四小学教师,武汉市学科带头人,武汉市高效课堂先进个人、武汉市语言文字工作先进个人、武汉市百优班主任。参与编写《湖北省小学活动课教师用书》《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七十首》《作文新课堂》等十余本教学用书。她追求“教育当同诗作伴,且以诗心润童心”的教育理念,用心打造“名著不离手,诗词不离口,赛场秀英姿,课堂显身手”的班级特色,致力于培养“阳光自信,博学文雅”的学生,收获了来自社会的广泛认可。
孩子学习成绩为什么不好?通过我多年的观察发现,这些孩子在课堂上容易开小差,沉迷在自己的世界,无法积极主动、高质量的学习,症结在于上课没听讲。不听老师讲,不听同学讲,没有倾听就没有思考,没有思考就不会表达,这是一个循环。谁都会说“上课要好好听讲”,可具体的方法是什么?
会听讲并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种习惯,其实可以通过规范行为来实现。平时我们只注重孩子说话的内容,却不注重表达的姿态。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课堂发言也有“规范”。我总结出简单的三条要求。
1、老师讲话看老师
这都能理解,比如当我讲话时,要求学生的眼睛一定要都看着我。一旦发现哪个学生的目光不在这里,立刻停下来,注意力全部集中我才继续讲。这是一个习惯培养,可能一开始会“浪费”一些时间,但形成习惯要求后,能大大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2、同学发言看同学
按照习惯,如果有后排的同学发言,坐在前面的同学肯定还是面对黑板的方向。但在我的课堂上要求,凡是有同学发言,眼睛必须看着同学,哪怕需要转过身子,要给予关注。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才有交流,如果我看着你你却低着头,那谁都没有说话的欲望了。
3、自己发言看大家
坐在前排的同学需要转过身子,坐在教室两旁的同样需要侧过身去,面对所有的同学。改掉面朝黑板自说自话的习惯,要面对大家发言。没有目光的交流,哪来用心的倾听?
做到以上三点,再来进一步深化。倾听有三个关键词:目光、表情、插嘴。语文课的“倾听”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发言时的倾听和朗读时的倾听。
发言时的倾听可用一句话概括“身动眼动心也动,表情配合可插嘴”。发言者与倾听者身体与身体相对,目光与目光相遇,在一次次目光的相遇中,大家的思想越来越集中,心灵越来越契合,真正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种“共同的在场状态”汇成一股强大的暗流推动着课堂高效地向前行进。
除了目光的相遇,倾听者还可以用适当的表情、声音对发言者做出积极的回应,如表示理解的会心一笑,或表示不同意地摇摇头,表示若有所思的皱眉头或小声嘀咕插个嘴等,这都是“在场状态”的表现。
至于朗读时的倾听,通常做法是要求学生听完再纠正读错的字音,但我要求学生“双手捧书专注听,如有读错即纠正”,不等待,不回避,这样不但纠正了读,更训练了听,反馈及时,强化注意。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有了“规范”的保障,学生不仅会提高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我教得也轻松多了。
见习记者杨幸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