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学们,在你成长和学习的经历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小困惑、小烦恼,需要解决,或者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小秘密想倾吐?如果你愿意,可以把成长的烦恼记录下来发给我们,知心姐姐会邀请教育专家、有经验的老师、家长或者你的同龄人帮忙一起解答。让我们一起解决烦恼,摆脱困惑,健康阳光地享受成长的快乐吧!
你问我答
故事
小芸是一名中学生。她在来信中这样诉说自己的苦恼。“一直以来父母对我的要求很严,期望也大。从小我就是争强好胜的性格,小时候只要没考好,我都会哭一场。特别是进入初中以来,只要我身边的人比我做得好,分数比我高,我就会产生强烈的不舒服的感觉。因此常常会焦虑几天,甚至会失眠,人际关系也变得糟糕了。我不喜欢这种感觉,自己也知道这样很不好,想努力避免,但还是不自觉地产生这种心理,有时甚至恨自己怎么心理这么阴暗,请问怎样才能克服嫉妒心理呢?”
本期的《你问我答》,知心姐姐邀请了武汉市武钢三中的夏璇老师,教大家调整节奏和心态,正确面对负面情绪,不要让嫉妒蒙蔽了双眼。
夏璇
武汉市武钢三中专职心理教师
青山区教科研先进个人
嫉妒的心理机制
当看到别人比自己强时,心里就酸溜溜的不是滋味,于是就产生一种包含着憎恶与羡慕、愤怒与怨恨、猜嫌与失望、屈辱与虚荣以及伤心与悲痛的复杂情感,这种情感就是嫉妒。嫉妒心是指别人在某方面比自己出色,并认为别人的优势会损害自己的利益,产生的忌恨与不满。每个人都有嫉妒心理,只是嫉妒的程度不同而已,所以在生活中嫉妒处处存在。
嫉妒的两大危害
嫉妒的突出表现就是中伤别人,损害别人的自尊心,打击别人的进步,这不利于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
危害身心健康,恶化同学关系。心理经常处于紧张焦虑状态,不仅影响学业进步,影响身体健康,更会影响其健康人格的形成。嫉妒会使人心胸狭窄,目光短浅。
总之,嫉妒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但如果你想改变它,不是不可能的。
自我抑制,是苦药;自我宣泄,是特效药。
有了负面情绪,首先要学会自我宣泄。当还没有发展到严重程度时,最好能找一个较知心的朋友,痛痛快快地说个够,暂求心理的平衡。还可借助各种艺术表达的方式宣泄和疏导,如唱歌、跳舞、绘画、旅游等等。
除了宣泄与表达,在平时我们还要注意:
第一、培养豁达的人生态度,心胸开阔,要懂得“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强中自有强中手”,这是客观规律。
第二、转移注意力,给自己一个不嫉妒的理由。当我们有很多事情要做时,我们就无暇去嫉妒别人。因此,积极参与各种有益的活动,使自己真正充实起来,那么,嫉妒的毒素就不会孳生、蔓延。
第三、看到自己的长处,化嫉妒为动力。一个人在嫉妒别人时,总注意到别人的优点,却不能注意自己比别人强的地方。其实任何人都有不如别人的地方,当别人在某些方面超过我们时,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想一想自己比对方强的地方,这样就会使自己失衡的心理天平重新恢复到平衡的状态。
第四、监控自我心理状态,及时求助。当嫉妒心理萌发时能够积极主动地向他人求助,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动,从而控制自己的动机和感情。这就需要冷静地分析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同时客观地评价一下自己,从而找出问题,当认清了自己后,再重新认识别人,自然也就能够有所觉悟了。
从客观的角度来讲,情绪没有好坏之分,只是表达内心世界的一种工具。那些一般意义上的负面情绪如嫉妒、愤怒等,也有自己积极的一面。嫉妒告诉你想要的是什么,以及有多么想要!嫉妒情感是不可避免的,但正确认识自己的嫉妒情感,积极寻求帮助,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与宣泄,自觉避免消极行为是可以做到的。见习记者占思柳整理
心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