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刚通讯员张镝李诚)昨日,市工商局与第三方专业机构合作开展的今年“双十一”我市网购消费问卷调查报告出炉。调查显示:往年消费者遇到的最具误导性的消费问题——先低价打折吸引消费者关注、下单,后再以无库存为由不予销售,在今年“双十一”期间依旧最具误导性。
今年“双十一”前夕的10月25日至11月5日,针对我市消费者往年“双十一”网购体验,市工商局与第三方专业机构合作开展的问卷调查中曾显示:在网购商品价格问题方面,先低价打折吸引消费者关注、后以无库存为由不予销售的问题突出(本报11月8日曾报道)。
针对今年的“双十一”网购消费所做的问卷调查结果同样显示:先低价“诱购”让消费者“望穿秋水”后,再告知“售罄”无货,或吸引消费者改换商品等,是消费者遇到的最具误导性的消费问题。数据显示:有20%的被调查者都遭遇过这一问题。
市工商局提醒:网上价格与实体店价格过于悬殊的商品(这些商品大多属于断码、残次品甚至冒牌货),或是以优惠价促销但未明确优惠时限条件的(不少属于虚假打折促销),再或者宣称购物消费后一段时间内返还现金的(有一部分实质就是欺诈,骗了就跑),消费者务必保持警惕,慎重购买。市民既不要被明显低价所误导,也不要被虚假打折信息所迷惑,务必防范高价低质、低价劣质的价格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