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驻京记者柯立)近日,国务院出台了《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科技部相关负责人昨天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建10家左右“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这个示范区对内为其他地区提供示范带动效应,对外为其他国家落实《2030年持续发展议程》提供中国经验,讲好中国故事。长江日报记者21日从科技部获悉:全国目前有189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武汉市汉阳区、江岸区名列其中。新的“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将在这些实验区已有工作基础上进行申报。
去年9月,习近平主席参加联合国峰会与世界各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这是联合国190多个国家达成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协议,设定了未来15年全球在减贫、健康、教育、环保等17个领域的发展目标。为落实该议程,国务院出台了《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
示范区建设主要目的是推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环境保护三者相协调。对于地方来说,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可能申请成功呢?据介绍,主要有三个条件:首先,申报地区应该具有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工作基础并取得显著成效,可持续发展意识较强,这项工作已经推动了30年,全国189个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希望在已有工作基础上进行申报;二是提出的问题要有典型性,一个地方要集中解决并可以向其他地方推广,比如盐碱地的问题解决了,全国其他地方有几亿亩可以推广,比如缺水的问题解决了,全国有几百个缺水城市,推广的意义就大;三是地方政府要重视,这次示范区建设以地方为实施主体,地方政府要舍得投入财力、舍得投入精力,聚集一切资源来做这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