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导受挫不是“失了手” 而是“偏了航”
2016-12-25 06:35:00 来源:长江日报

《我不是潘金莲》剧照

《长城》剧照

记者万旭明

2016年末,名导大腕们集体回归,却集体陷入了口碑泥沼。张艺谋时隔2年带来《长城》,首次出征好莱坞却口碑平平;冯小刚时隔3年带来《我不是潘金莲》,却被一场骂战模糊了重点;李安时隔4年带来《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票房却不及当年《少年派》的三分之一。

这不是名导们第一次集体陷入危机了。去年暑期档的开始,陈凯歌新作《道士下山》上映,票房仅4亿元,观众评分仅好于10%的同类型影片;暑期档的末尾,吴宇森新作《太平轮·彼岸》上映,10日票房不足5000万元,令吴宇森痛感“确实有些打击”。

但这两次的受挫,其实状况并不一样。尽管《长城》《潘金莲》《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在口碑上存在争议,但它们根本挤不进今年的烂片排行榜。即便是网友评分最差的《长城》,也只是情节简单、套路陈旧,远远达不到没有情节、没有逻辑、三观不正的地步。随着近日多部影片的口碑出炉,不少观众就调侃“要向刚骂过的张艺谋道歉”。

但很显然,这些导演在电影上的追求,已经与观众们的习惯和期待大相径庭。张艺谋凭借文艺片、中国风被称为“国师”,但在《长城》里,他更多地在关注如何向好莱坞做文化输出。冯小刚凭借“冯氏喜剧”多年称霸贺岁档,但在《我不是潘金莲》里,影片无辜地受到了口水战、资本游戏的拖累。李安连平板电脑都不太会用,却在《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里挑战新技术,步子太大连他自己也表示不安。

与新导演相比,这些成名多年的导演已经有了成熟的风格、稳定的观众群,他们作出大的改变时,风险只会更高。因此,当名导偏航时,观众大可给出更多宽容。但名导自身更加需要谨慎,步子迈得大更需迈得稳。如果因为新挑战就对品质放松要求,失去的口碑就很难再挽回了。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