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质量提升促产业升级
2016-12-26 06:29:00 来源:长江日报

构建全社会质量共治机制是新时期质量监管工作的新模式、新方向,建立企业主体、行业自律、政府监管和公众监督的质量社会共治模式,已经成为创新监管模式、提升监管效能、促进质量整体提升的发展方向。

建立相关方共同关心质量、维护质量、发展质量的质量治理模式,必须建立质量信息共享交流机制,坚持“数据说话、技术执法、科学治理”,以质量数据体系为专业支撑的政府监管和社会参与是质量共治的基本前提,更是大质量工作格局形成的核心支撑。作为社会共治的专业数据载体,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质量大数据将契合质量发展对专业质量数据归集和分析的综合性需求,整合现有质量数据资源,实现数据共享,这也是我市质量监管工作下一步的重要工作。

质量大数据将助推质量提升和质量共治。对于政府而言,汇集质量相关数据,包括企业的基本信息、质量监管数据、消费者质量投诉信息等,通过数据信息的共享和融合,打破了现行管理制度下质量监管工作中的数据分割分治局面,为政府创新质量监管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多维度的数据能够服务政府质量工作的全过程监管,而且利用这些数据,通过搭建分析模型,能够对质量工作、质量风险等进行更为科学的评价,与目前开展的质量抽检工作形成良性互补。

对于企业而言,利用质量大数据可以掌握自身质量状况外,还可以获得其所在行业的其他企业的质量情况以及全行业整体情况,真正做到知己知彼。同时,在所处行业的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质量情况也能够通过平台查询获得,从而提高企业防范质量风险的能力。

对于消费者而言,质量大数据能够方便获得企业的基本信息、质量状况等信息,使其在消费前对商家就有所了解,一旦发生消费纠纷,也能精确地发起投诉和举报,从而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反过来,这也能倒逼企业不断提升其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质量大数据平台助推产业升级。以大数据为代表的创新意识和传统产业长期孕育的工匠精神相结合,使新旧动能融合发展,并带动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有力推动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融合发展;质量大数据的实时、感知和预测等特点可以为企业在降低成本,缩短生产周期,提升效率,细分产品定位,优化流程和决策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质量大数据对于产业转型升级至关重要。

构建“质量大数据”,将推动政府信息系统和公共数据互联共享,消除信息孤岛,加快整合各类质量信息,避免重复建设和数据“打架”;引导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深化大数据在各行业创新应用,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形成与需求紧密结合的大数据服务体系,使开放的大数据成为促进创业创新的新动力。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