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读霸”朱洁仪,一年读书543册(详见昨日本报报道),引发不少读者点赞。记者昨日进一步采访了解到,朱洁仪所在的马克思主义学院2014级(3)班,也是华中师大的“读霸班”,全班20名学生,人均每年在学校图书馆借书阅读量超过百本。
当天下午,记者在学校图书馆采访了该班的6名学生代表,大家异口同声地说,班级读书氛围这么浓,得益于班主任邵彦涛老师的指导。学生宁志垚说,大一刚进校时,大家有些迷茫,不知道该干什么。邵老师要求同学们每周读3本书,涵盖文、史、哲类,并要求大家做好读书笔记,发给他检查。老师批阅后,再将指导意见反馈给学生,同时向学生推荐一两本值得深度阅读的书。“2016年,我借阅了两百多本书,粗读的有一半,精读的有一半,因为养成了读书习惯,每天不读书就感觉有事情没做,很难受。”
来自山东淄博的学生刘思源,从小就是一个书迷,自称“读书无禁区”。“除了理科看不懂的书外,我什么书都看。”不过,相对其他同学来说,他到图书馆借阅的少些,主要是自己买书看,奖学金、助学金全部都用来买书了。大学三年,他已先后购买书籍300多本,宿舍书桌和床头到处都是书,床底下的箱子里也收藏了不少。
“除了老师的引导外,我们班读书风气浓,也是因为同学们都集中住在一起,相互交流阅读比较多。”学生高学超说,在宿舍里,大家争先恐后比读书,然后激烈讨论、交流,收获很大。“大家不仅在宿舍里交流讨论,而且会在班级微信群、QQ群里讨论交流。无论是谁看到一篇谈读书的好文章,都会转发到群里,分享给大家。有的还会在群里讨论某一本书,网上读书氛围也很好。”
班主任邵彦涛说,要求每个学生每周读3本书,主要是得益于自己读书时的经验,当年老师也是这样要求的,真的很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