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个太小很难搞?武汉专家:把它“搓成团”
2017-01-12 10:11:00 来源:楚天都市报

入冬以来,雾霾再度受到关注。昨天,省科技厅社发处负责人告诉记者,武汉地区防治雾霾的技术国内领先,多个团队取得重要进展。在科技攻关的基础上,武汉开展精准防治,2016年全市空气优良天数237天,分别比2015年、2014年多45天、55天,空气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今起,本报推出“武汉治霾科技探秘”系列报道,敬请读者关注。

把微细颗粒PM2.5变成大颗粒物,然后对PM2.5有效脱除。记者昨天获悉,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军营教授的这项技术,已在国内一些火电厂和水泥厂得到应用,开辟了除尘治霾的一条全新路径。

这是一项什么样的技术?它有何独特之处,是怎样研发出来的?昨天记者采访了张军营教授。

该技术名叫“PM2.5团聚超低排放控制技术”,是指通过向燃煤电厂的烟道中喷入雾化复合团聚促进剂(由胶体溶液、润湿剂等组成),让飞灰颗粒与促进剂碰撞、润湿、絮凝团聚、干燥,促进细颗粒形成较大的颗粒团,再由传统除尘器对团聚后的大颗粒物进行捕集,可大幅提高细颗粒物的脱除效率。

微细颗粒物PM2.5,是目前我国城市大气的首要污染物,燃煤是其主要来源。此前,我国都是通过物理的方法清除较大的颗粒,效率很高,但对极微细的颗粒束手无策。张军营研发的团聚技术,则是武汉专家自主研发,是通过化学的方法对极细微的颗粒有效脱除。

据了解,该项技术已在国电丰城电厂34万千瓦火力发电机组等火电厂、水泥厂得到示范应用。去年12月,经江西环境监测中心的严格检测,国电丰城电厂机组使用该技术后,烟尘排放浓度均值仅1.7毫克/立方米。此前,该机组烟尘排放浓度按国家标准20毫克/立方米设计,不能满足国家最新超低排放要求(低于10毫克/立方米)。

该技术使用成本高不高?张军营介绍,使用这一技术,无需改变现有除尘设备和参数,无需增加大型设备,无需大量投资,无需停炉施工。一台30万千瓦的火力发电机组,一天只用100多公斤复合团聚促进剂,一年成本在150万元以下。

早在2002年,张军营就在国家科技部“863”项目支持下研发这项技术,并取得发明专利。但在推广过程中,遇到很大困难。2014年出现转机,他获得东湖新技术开发区“3551”创业人才经费支持,进而和武汉天空蓝公司合作,在国内多家水泥厂和电厂示范应用该技术。

从目前在各大火电厂、水泥厂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该技术可提高除尘效率80%以上。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