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战场”幕后英雄:“炊事班”的故事(图)
2017-02-16 12:19:00 来源:腾讯大楚网

在春运主战场的后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未曾颠簸在来往的列车上,也不曾行走在蜿蜒的铁轨边,他们默默无闻奉献在“春运战场”幕后。火车司机亲切地称他们为暖胃又暖心的——“炊事班”。

“退乘回来,看到他们淳朴的笑脸,我们的心就热了一半,再吃着他们烹制的可口饭菜,更是感受到家的温暖!”“炊事班”其实就是铁路公寓的食堂班,负责着日常火车司机以及春运期间列车车辆乘务员出乘前、退乘后在公寓的用餐工作,繁琐而忙碌。提到武汉铁路局信阳房建生活段信南公寓食堂班,乘务员们赞不绝口,没有不竖大拇指的。

——精打细算的“大管家”周文斌

今年51岁的周文斌是食堂班的工长,参加工作35年的他也是单位的“老先进”,在春运期间负责接待部备车乘务员今年已经是第21个年头了。众所周知,初一到初五期间多数菜集处于停售状态,可乘务员的一日三餐是一顿也不能停,和别人不同,每年春运周文斌都有一个特殊的任务——提前根据接待量(人数)测算并备齐餐料。“这可是周文斌的“绝活”,里面的学问可大了,既要考虑节前物价飞涨,又要考虑各局乘务员的口味喜好,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储备餐料的适量、适度。”公寓主任李莉向我们娓娓道来。凭借多年丰富的工作经验,周文斌精打细算,统筹兼顾,不仅做到了餐料储备不多不少,供应充足,尤其是“重头戏”年夜饭,周文斌带领7名接待部备车专班人员不遗余力,各式菜肴荤素搭配、种类丰富,为乘务员们烹制温馨、高质、“众口能调”的年夜饭,受到一致好评!

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周文斌的父亲家住明港,可他已连续5年春节春运期间没有回去看望父亲。“你弟弟在广州,那么远就能回来看我,你离我这么近,春节就忙的回不来呀……”每每听着父亲的这些责怪,这个51岁的汉子眼眶湿润,泪水或许可以擦净,但擦不净的是他心中对父母的那份自责和愧疚。

——闲不下来的“机器人”王志勇

“想在乘务员需要之前,乐在乘务员满意之后。”王志勇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每天早上5点起床,熬粥、配菜忙早餐,9点30分左右忙完早餐又进入午餐准备环节,下午16点起又步入晚餐时间,直至夜间22点乘务员陆续退乘用餐完毕……这就是50岁的食堂班厨师王志勇的一天,确切的说是春运当中的“每一天”。由于公寓食堂配菜间温度较高,“马不停蹄”的配菜,身上很快会出汗,配完菜进入操作间,温度马上降了下来,进进出出,忽冷忽热,加之起早贪黑,熬夜上火,一连几天喉咙疼痛嘶哑的竟说不出来话……王志勇轻伤不下火线,吃点消炎药,又重新投入到新的一天的“战斗中”……

“爸爸给乘务员做好吃的年夜饭,我和妈妈却在家自己动手做饭,好想吃爸爸做的年夜饭!”听到在郑州上大学的女儿王艳琪对自己的抱怨,王志勇总是淳朴的嘿嘿一笑:“爸爸忙完春运就给你们娘俩补上。”

——业务精湛的“狠心”母亲吴凤英

吴凤英在食堂班负责食品的半成品制作,配菜—核算—盘点—交接—补充,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刀功是厨师的基本功,日常工作中吴凤英虚心求教、勤学苦练,可谓“刀功一绝”,在食材上游刃有余——无论是将原料切成丁、丝、条、块等各种形状,都能做到大小相同、厚薄均匀、长短整齐、粗细相等,不论是条与条之间、丝与丝之间,还是块与块之间,都没有连接。技术全面、业务过硬的她在2016年全段炊厨人员职业技能竞赛暨“学、练、比”活动中,获得个人第三名的好成绩。丈夫胡积伟是信阳房建生活段信北公寓的汽车司机,春运期间十分忙碌,由于吴凤英的母亲在驻马店居住,胡积伟的父亲已80多岁,年迈多病,老伴儿去世后,自己勉强照顾自己。遇到丈夫上夜班早上还没有下班到家,上白班又要走的吴凤英把吃的喝的放到客厅桌子上,然后“狠心”的将自己不满3岁的儿子一个人反锁在家中,直到丈夫回来。如果不是亲耳听到吴凤英自己的讲述,很难相信这是真的,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体会到做为母亲吴凤英的内心世界……

春节已过,春运正盛,“炊事班”师傅们的工作还没有结束,周文斌、王志勇、吴风英……他们只是众多信阳房建生活段的优秀职工缩影,无怨无悔地用他们的责任感、事业心守护着铁路运输安全畅通,他们没有战斗在服务旅客的第一线,但他们永远坚守在服务保障春运安全的最前沿!(通讯员 陈鹏)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