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家长带娃看病,娃却在眼皮下“走失”了,幸好……
2018-05-03 08:37:34 来源:汉网

长江日报融媒体5月2日讯(记者王春岚 通讯员王琛)四个家长带孩子看病,一不留神,不足3岁的男孩就不见了,最终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才找回孩子。5月1日,市民王先生在武汉儿童医院遭遇这“惊魂一刻”,激动得抱住工作人员连声致谢。

武汉儿童医院客服人员段君玉亲历此事。据她回忆,当天上午11点,一名男士焦急地冲到服务台反映“孩子不见了”。男士自称姓王,带着不足3岁的儿子来医院看病,爷爷奶奶负责拿衣物和食品,王先生和孩子妈妈带着孩子。正要进医院门诊大厅,刚撩开门帘,王先生一回头惊出一身冷汗:刚刚还跟在身后的孩子,不见了。

担心孩子没进门诊楼,跑上大街,王先生急匆匆到医院广场上找孩子。段君玉也发动同事一起帮忙,两位保安协助王先生在广场上找人,另外3名客服人员则从医院门诊一楼开始“地毯式搜索”。

根据王先生介绍,孩子剃了光头,当天穿着红裤子、蓝鞋子。可当时正是上午就诊高峰,门诊楼里到处是家长,几乎每个家长都牵着孩子,“眼睛都看花了”,段君玉说。

孩子不足3岁,按理说不可能走远。在一楼二楼找了半个多小时,没结果;抱着渺茫的希望,段君玉和同事找到门诊三楼,在一个偏僻的走廊边找到了王先生的宝宝,他路过此地时被输液室的护士胡咏梅发现,正拉着他询问家长联系方式。但因为孩子年龄太小,无法说清楚是怎么走到3楼的。

终于找回了孩子!在门诊大厅看到孩子时,全家人都哭了。身高1.8米的王先生忍不住弯腰抱着段君玉,连声道谢:“谢谢你们帮我找到了孩子……”

平均每周“走失”3个娃

医生支招防丢

孩子生病,全家出动上医院,据估算,武汉儿童医院门诊楼每天人流量少则1.5万人次,多则2万人次,孩子也多,一旦走散,找起来很困难。

段君玉介绍,隔几天就会遇到家长求助找孩子,平均每周“走失”3个娃,最小的才1岁多,刚会走路;还有小学生和家长失散的。好在,基本上每次都找到了。

“走失”主要责任在家长

孩子们走失,原因多种多样。有的孩子因为害怕打针,躲起来。5岁男孩周周咳嗽,跟着爷爷来看病。听医生说患急性支气管炎要做治疗,他大声喊“我不要打针”,一溜小跑出了诊室。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一个多小时后,在候诊区找到周周。原来,他以为要打针,吓得赶紧逃走,找个通道门,躲在门背后。

有的孩子太爱动,家长看不住。4岁男孩昊昊到武汉儿童医院看多动症,因为问诊时太闹腾,妈妈让奶奶带他到门外玩一会。仅仅十分钟时间,孩子到处乱跑,奶奶根本追不上,全靠医院工作人员帮忙,才把孩子抓到。

不过,该院门诊服务中心主任李彬认为,孩子“走失”的原因主要还是家长缺乏看护。有的孩子仅有一位家长陪同看病,如果家长忙着挂号、缴费、候诊看信息,一不留心,孩子就自己逛自己的;有的孩子陪诊家长多,但家长埋头看手机,或者孩子没跟上家长的脚步,也容易走散。

五招帮家长“防丢”

“帮家长找孩子,成了客服人员的常规工作。”段君玉开玩笑说。据她总结,两三岁的孩子最容易走丢,也最不好找,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受约束、不懂害怕、不清楚家长信息,喜欢到处跑,常常是家长一不留神,孩子就跑不见了。6岁以上走丢的孩子最好找,一般孩子会找工作人员,报家长联系方式,很快就能联系上走散的家长。

李彬则建议,在医院、广场、商场、汽车站、火车站等人流密集、且流动人口较多的场所,最易丢失宝宝,家长不妨了解这五招,防止孩子走丢。

第一,就诊时加强对孩子的看护,就诊时尽可能留出一位家长,专职看管孩子;

第二,平时少用“打针”“找医生”等吓唬小朋友,避免小朋友对医院产生恐惧;

第三,平时教育孩子牢记家长手机号、名字、家庭住址, 尽量叫孩子“户籍名”,这样可以让孩子记住自己的户籍名,一旦丢失,警方根据户籍信息会很快查到家长;

第四,外出时尽量给孩子穿鲜艳的衣服,便于寻找;

第五,教会孩子识别工作人员,遇到特殊情况,可向穿制服的工作人员求救。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