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摔倒“扶与不扶”何时不再纠结
2014-02-10 12:51:02 来源:汉网

正月初五下午,交警一大队的民警孟庆巡逻时,扶起路边摔倒的老人,昏迷的老人苏醒过来,第一句话就是:“小伙子你怎么撞我?”幸亏民警执勤执法时随身携带执法记录仪,才得以还民警清白。(2月9日齐鲁网)

这位民警是幸运的,他长年的实际经验,让他在救人的同时知道如何先救自己,以致于事件的结局是完美的。然而,社会上有很多人并没这么幸运和有经验,在做完好事后不但没有得到回报,反而被受害人讹诈,弄得自己苦不堪言,以至于“扶与不扶”成为老百姓热议的话题。

新闻中的老人摔倒或许真的是被人所撞,也或许是自身的疾病引起,不管是什么原因,老人昏迷醒来第一个反应就是找一个能够赖出去的理由,由此可见,摔倒后讹人,似乎成为受伤老人的一种潜意识。

面对跌倒的老人,及时地援手能够救人于危难,而些许的迟疑可能就会造成对生命的延误。而扶起老人反被讹,想想无辜的自己着实让人寒心。从几年前的“彭宇”案件到如今屡屡发生的讹人事件,让我们在摔倒的老人面前变得犹豫不决,让“扶与不扶”成为我们的心结,让很多想帮助的人不敢帮助。不知道从何时起,“扶与不扶”,已经成为了一个包含着道德、法律、人性等等方面的令人纠结的问题,原本可以举手之劳,现在却让人不得不“三思而后行”。

网上曾报道,救助者在扶起受伤老人之前,用拍照的方式为自己作证,媒体也在提醒大家,对于摔倒的老人一定要扶,但要注意保留相关证据。试想如果想到扶起老人会给自己添加很多麻烦,那么谁还会主动去做善事呢?

今年春晚小品《扶不扶》结尾一句:“这人倒了咱不扶,这人心不就倒了吗?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来了。”这句话不仅让救助者深思,受助的老人更要深思。

有一种东西,不能当饭吃,不能当衣穿。但是与饭菜、衣服相比,却要崇高得多,珍贵得多。这种东西,就是人的道德良心。在任何情况下,只要我们用自己的良心去看待每件事,那么“扶与不扶”终将不再是纠结。(文/尤雪玲)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