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勇:状元郎沦为流浪汉的教育之痛
2014-02-13 14:49:42 来源:汉网
在找过数十家网吧后,55岁的刘国华(化名)终于在成都市金牛区通锦路的一家网吧,找到了正埋头打游戏的儿子刘宁(化名)。8年前,刘宁以近650分的高分,成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某县的理科高考状元,顺利考入名校中国科技大学热门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4年前,刘宁大学毕业,但却没找到理想的工作,开始沉迷网络,四处流浪。(《成都商报》2月11日)

面对状元郎沦为流浪汉的刘宁,我们除了疯狂的围观和七嘴八舌的嘲笑与奚落,更多地应该是把“刘宁”当作自己的孩子,紧紧地搂在怀里,进行深度的理性思考。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对感兴趣的事物,就会形成强大的精神动力,推动人更加深入地去认识兴趣中的客观事物,以达到感性认识和理想认识的统一,形成对事物系统、全面、完整地认识。当这种统一超过现有的知识范围,就会形成创新。这是人才形成的基本途径。

然而,时下的教育,工程师充当了“园丁”,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的教育,变为了机器般的流水线作业。对刘宁们,没人会关注、关心他们的兴趣与志向,更没人愿意为他们量身定制直通职业、事业的教育。从刘宁的自述中我们获知,他是怀揣着成为科学家的梦想走进中科大的。但是,大学里背离他兴趣与梦想的教育,使他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因多科挂科,毕业论文没过关,而拖了一年才毕业。昔日状元鹤立鸡群的感觉已荡然无存。当梦想走入歧途,理想变为妄想,刘宁对浮躁的工作和平庸的生活更是失去了兴趣,情愿沉迷在虚拟的世界里找寻英雄与荣光的感觉,在游荡天下中,求得解脱与自由。

琢玉成器。状元郎是我们眼中毫无疑问的玉,状元郎沦为流浪汉,显然是大学之“琢”的技术低劣所致。大学生的颓废,已算不上时下新闻的猛料。在大学生为求职而焦虑的同时,企业也在为挖掘人才而忧虑,这样的尴尬局面,已经不是存在于一个地方,一段时间,而是当下举国的普遍现象。

透过新闻报道,我们听到了刘宁父亲在电话里对儿子说得悲怆的重话:“你简直是给家人丢脸,给整个县丢脸。你大学前,在整个县城风风光光的。现在别人问起你,我都不敢说。” 

人才养育是一件时间跨度长、问题层出不穷的事情,一旦有问题,必定意味着有一个问题根源。由于掌握着知识与真理的大学相信自己永远是正确的,因而他们认定刘宁们的根源肯定不在自己这里。

世上没有绝对的事物存在,世界没有一架绝对精密的仪器,也没有一所绝对正确的大学。大学当自我调整、自我改变,放下自我中心念头,俯下身来,聆听刘宁们挣扎时的呻吟,推开以人为本的那扇窗户,走出永远正确的幻境,就是让刘宁们摆脱厄运的开始。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