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司机“辞职潮”背后揭示了什么?
2014-02-19 13:40:15 来源:汉网

近几年,一些机关单位专车司机凭借其为领导服务的特殊身份,逐渐分享部分权力资源,并将其转化为“灰色收入”。而随着公车改革和中央多项禁令的颁布,他们的“灰色收入”已不复存在。去年年底,在长沙韶山路某机关大院内,机关车队已有5名司机提交了辞职报告。同样在八一路、东风路等多家机关事业单位的车队,也出现了一些公车司机辞职现象。(法制周末 2月19日)

公车司机,特别是给领导干部开车的公车司机,曾经是一份让人艳羡的职业,缘何不再具有往日的吸引力?去年,中央持续加大的反腐动作,伴随一系列改进党政机关作风的规定,规范公职人员收入的行动,逐步显现和发挥效用,最明显的就是控制和减少了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灰色收入,公车司机作为领导干部身边人,自然成为首先波及的一批人,这才有公车司机辞职潮的结果。

依靠各种灰色收入,有些正式工资不高的聘用公车司机,顺利实现买房买车的“小康”目标。这个职业工资虽不高,但许多人趋之若鹜,为了谋得这份差事,甚至不惜四处托关系、走后门。这种现象,显然背离了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核心价值观,产生的是极坏的负面社会示范。去年各地陆续推行的公车改革和两办、中纪委相续发布的十四项禁令,润物细无声之中,化作带电高压线,开始倒迫领导干部管好身边的工作人员。

灰色收入与黑色收入,仅一步之遥、一线之隔。据以往查处腐败案件的经验,很多领导干部身边人——司机、秘书、家人,是别有用心者重要的突破口,是千里拒腐长堤上的蚁穴,也是各级组织反腐败体系上的“后门”,最容易被带着腐败“木马”的各种花招攻陷。从去年中纪委的反腐工作可以看出,中央对领导干部贪腐本身的关注,逐步放宽到领导干部身边的司机、秘书、家人,对工作环境、办公场所、生活作风等方面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正是这种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注重细节、惩防并举的做法,真正把权力关进了制度的笼子里,众多的前所未有的“条条框框”,有效限制了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各种灰色收入。部份公车司机的离职,在让公车司机从让人艳羡回归成为一种普通社会职业分工的同时,也从另一方面折射出中央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力度与成效。(廖思远)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