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峰:谁来根治“择校热”的高烧不退?
2014-02-21 14:24:58 来源:汉网

教育部2月21日召开发布会介绍2013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情况指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地方,“择校热”现象未能有效遏制,重点校、重点班及大班额现象仍然存在或变相存在。相当数量的孩子仍在民办学校、打工子弟学校就读。中新网2月21日

世界上可能再也没有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的家庭会像中国大陆的那么多家庭一样,如此费尽心机和财富地为就读中小学的子女“择校”。基础教育“择校热”有违教育公益性原则,有违教育公平原则,加剧社会不公,很多人对此愤恨不平却又无可奈何。我们不禁要问,择校热的根源到底在哪?能不能根治?

其实,不用去看具体的调查报告,单凭生活经验,我们也能感受到当前中小学校际差异极大。毕竟,对每一位家长来说,谁不知道自己生活的城市、地区里,哪所学校质量过硬哪所学校不堪一提?既然校际差距客观存在,那么,在子女入学时,家长们必然看重那些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名校,而轻视教学质量差的弱样。在此境况下,择校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为了让子女进入心仪的名校,家长们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千方百计拉关系找门路,争先恐后地将子女往名校里塞。如此一来,“择校大战”越来越热,家长的负担也越来越重。

“重点校”是易于展现的教育政绩,也是权势阶层便于享用的“近水楼台”,还有助聚合人力资源,拉动地方经济,是政府部门乐见其成的。

名义上,中国各地已不再划分重点学校。笔者认为,这一要求实际上却只是空头支票。具来自21世纪教育研究院于2013年5月28日举办的研讨会上的消息,北京公立学校来自政府的一般性财政拨款如生均经费为数相差不大,算得上是均衡的。但是“重点学校”在此之外仍可以得到另外两笔普通学校没有的经费,一笔是来自政府的专项建设经费,另一笔是择校费。比如学校一旦争取到诸如科技示范校、或体育示范校等此类项目落地,就可以得到大笔相应的特别拨款。据笔者了解,有些重点学校政府拨款1/3,专项经费占1/3,学生择校费占1/3,普通学校比这样的学校要少2/3的收入教师待遇差别更是巨大。

痛苦来自于比较,若是每所学校的综合水准相差不多、若是每所学校的教学质量相差不大,那么,家长根本就不会再为“择校”而烦心,就近入学就会成为家长的自觉选择。由此可见,要想改变“择校热”的现状,最根本的做法就是均衡教育资源,缩小校际差距。

而在笔者看来,要想实现这一目的,就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对弱校的投入,使弱校的硬件设施能够大幅提升,达到与名校持平的水平;与此同时,还要给弱校教师提供更大的成长空间,比如,给予弱校老师更加的培训与进修的机会,以此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二是加大教师的流动性,多让名校的名师到弱校来任教,让名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带动弱校的教师,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当然了,现实生活中,一些名校为保护自身优势,不愿意让名师流动。针对这种现象,政府就应当出台相应的政策,打破名校对名师的垄断,让名师流动起来,以期带出更多的名师。倘能如此,“择校热”高烧不退才能逐步缓解。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