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组织部负责人在就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答记者问中指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党内外高度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新华网)
全面深化改革能否成功,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历史上,文王得太公而灭商,齐用管仲而成霸业。孙中山曾感叹,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百事举矣,则富强不足谋也。此次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眼于构建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对于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和考核评价制度改革是顺应时代的需要。古时知人用人有七法:“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谋而观其识,四曰先之以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以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以观其信。”古人的智慧应当借鉴,同时也需要随着时代变迁与现实社会相融合。当前我们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主要体现在:干部人事制度不断完善,选人用人机制科学有效,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优秀干部充分涌现。那么,如何让机制有效、让优秀干部不断涌现,就需要不断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和考核评价制度改革。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只有将考核评价制度不断改革完善,才能更全方位了解干部,为党和人民选出需要的干部。识人难在哪里?从客观来讲,人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要将一个干部看准看真看实确属不易,况且有些人为达一己私利,常常以假象掩其卑劣,一旦骗取信任被选举任用,其丑陋灵魂才会逐渐暴露。而一些握有选人用人大权的人,或囿于眼力所限,或信奉“一言堂”,不屑听取别人的意见,或私欲作祟,被利益、诱惑蒙住了眼睛,自然就会看走眼,用错人。《论语》中提到:孔子劳苦奔波,在陈蔡讲学时断炊,弟子皆面有饥色,孔子便发动大家找当地百姓赈济,弄来一点米,叫颜回拿去煮粥。煮粥熟后,孔子见颜回用手抓甑里的粥往口里放,他佯装没看见。吃饭时,便以闲聊的语气对颜回说:“刚才我睡午觉做梦,梦见先君。饭要先饷先君,而后才轮到自己吃。”颜回知道老师是在批评他的行为,于是解释:“学生刚才见到有灰烬飞到粥里,连粥一起弄出来扔掉又不吉祥,于是自己就吞到肚子里去了。”孔子听了,十分感动,很不好意思,叹道:“听信者目也,而且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可恃。弟子记之,知人因不易也。”从一小勺粘了灰的粥,孔子悟出知人之难的道理。认识到光凭眼看,凭印象,是靠不住的。那么,我们考量一个人是不是人才,是否可靠,必须经过制度和时间的检验,必须多方听取意见,发挥各级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尤其是注意分析那些不同的意见,必须全面反复地比较衡量,不能只看他的长处,一叶障目、以偏概全。要近距离“察”,掌握干部对重大问题的思考、对群众的感情、对名利的态度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要关键时刻“看”,抓干部重要行为特征,看干部政治定力、担当意识和面对各种诱惑的抵制能力。这样才能选出群众公认、德才兼备的好干部。
选人用人事关党国的长治久安。曹操以威慑用人,刘备以诚感人,孙权以恩施人,各有高招,演绎出三国称雄的宏伟历史篇章。时下,随着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的不断提高,应当以制度选人用人,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进一步健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管理监督、激励保障等方面制度,构建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敢叫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让各类人才脱颖而出。(中共大悟县委组织部 方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