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下留情,抵制“网络暴力”
2015-07-05 11:13:03 来源:汉网

最近,今年高考中一则材料作文的原型被网友“人肉”,导致其在新浪微博遭到5万多条谩骂和攻击,博主最终被迫关闭了评论。有网友称,这几万条批评的评论,有的只是对高考的压力释放,但结果却给当事人造成了实实在在的伤害。(《人民日报》7月1日)

如今,互联网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在网上发表具有攻击性和煽动性的言论等的“网络暴力”事件时有发生,给他人的名誉和精神带来巨大损害。

由于网络的虚拟性,许多网民用帐号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上网。尽管不少网站提出实名制发帖,但还是无法从根本上限制“网络暴力”。从聊天工具到论坛、游戏,无不充斥着不良言语。一些网民对自己并不了解的社会现象发表过于偏激的言论,造成群体性谩骂。这些“网络暴力”事件的发生给社会及民众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应引起社会的广泛共同关注和反思。

产生“网络暴力”的原因有很多,一是从网络运营来看,实名制还没有有效落实,网络运营商缺乏后台监管的具体操作能力。二是由于网络建设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一些网民钻法律的空子,发布恶意信息。三是我们的社会正处于一个转型期,贫富差距较大、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冲突及社会上的不法现象时有发生,都使得人们的观念存在碰撞,造成舆论多元化。同时,网络的商业化运作有时利用了年轻激进网民的冲动心理,对一些“网络暴力”事件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网络暴力”的存在破坏了社会生活的公共准则及道德底线,甚至向法律发出了挑衅,这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因此,要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防止“网络事件”的再次发生。道首先,相关部门要出台规范网络行为的法律法规,并制定严格的处罚措施,加强监管力度。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快对个人信息的保护立法研究,亟须通过法律手段规范人们的网络行为,净化网络环境。其次,通过宣传教育,提高网民的自觉意识以及辨别能力,提高网民对于低俗论的免疫力。尤其是教育部门要着重对青少年进行网络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最后,网民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推已及人,不发表伤害他人的议论。

总之,解决“网络暴力”问题,需要政府部门及全社会共同努力,维护网络的正常秩序是每位网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方红城)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