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办主任飞踢拆迁女”能有多大的事?
2015-08-01 22:51:56 来源:汉网

(近日,网上一段“街办主任飞踢拆迁女”视频引起关注,视频中踢人男子被曝为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肖湾办事处主任房治国。30日,襄州区决定对房治国进行停职处理。北京晨报)

上访是国家法律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任何人都无权剥夺。然近年来,每每说到上访,总会令一些地方政府和某些领导人倍感头痛。因为在某些官员的观念和潜意识里,上访是给政府找麻烦,而上访者就是“刁民”和“麻烦制造者”。于是乎,一些部门及其官员对上访行为,非常反感,产生抵触情绪,对上访者粗暴对待,或者利用各种手段将上访者拒之门外,甚至对上访者打击报复。诚如报道中“我一脚踹死你”的街道办事处的副书记一样,也就不足为怪。仔细想来,看似不是多大的事,但事件的背后又似乎不仅仅是主动上去劝阻,矛盾激发打人那么简单。笔者以为,更有权力张狂,暴力截访“压平”之嫌。

其实,就上访本身而言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如何来对待上访?找到为什么会有上访?因为上访反映出的问题,才是真正的问题。作为上访民众,相信其本意也并不在于通过谩骂官员、围堵政府或者制造矛盾来宣泄情绪,他们希望的是领导干部能真正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不再让群众激动、生气。但如果作为领导干部,把上访当作一个问题来压的话,那就掩盖了很多真实的问题,就可能引发长期的、不可预料的隐患,那么信访这个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渠道作用就完全更丧失了。为此对于“街办主任飞踢拆迁女”事件,值得涉事主管部门深思,如何牢固树立“民本”意识,变“上访”为“下访”,走到人民群众中去,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毋庸讳言,上访过程中来自群众的声音有可能比较刺耳,甚至表达方式偏激。更有一些人看到“闹访”背后的“价值”所在,便摇身一变成为“职业上访者”或恶意上访者不乏存在。因此,对于基层干部,下要面对群众期待,上要完成上级既定要求,作为行政系统中承受压力的最末端,扮演着多样化的角色,角色之间存在交融和配合,发生冲突与矛盾在所难免。但话又说回来,一个成熟的领导干部,理当有听取逆耳之言的雅量,能包容不同意见,择其善者而从之,唯有如此,才能更加有利于形成言者无罪、闻过则喜、兼听则明的良好问政氛围。才能摆正当好群众利益代言人、维护群众权益这一重要职责“父母官”。

回到事件原点,“街办主任飞踢拆迁女”,或许有诸多因素,有“闹访”者的主观个人因素,但也折射出当前一些地方群众利益诉求渠道还不畅通、解决信访问题的机制、形式尚需进一步完善等问题。正如有专家指出,在当前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层层下压的体制治理格局当下,基层的压力机制往往也是动力源泉。当政绩考核、工作评比等“指挥棒”高举,当稳定的硬任务在“一票否决”压力下被少数人曲解为“不出事”逻辑,就会背离维权才能维稳这一治本之策。出现“我一脚踹死你”;没病的上访者被送进了精神病院;焦灼的上访人员从京归来,却惊讶地发现家中被有关部门装上了全套监控设备等让人潸然泪下事件。

古人云“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街办主任飞踢拆迁女”,就是“权大于法”的思想作祟下“产物”。鉴于此,在拭目以待调查结果同时。笔者以为,必须发挥法律的效力,并从源头上规范信访秩序。健全利益诉求渠道,尤其是申诉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完善信访组织机构,建立信访案件处理上的“终审制”,避免无休止“闹访”;建立听证等制度,对于敏感或群体性的信访问题,应采取召开听证会等方式,让群众信服,用真心真情、公开公正换回信访人的信任,规避“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的上访怪圈。(鱼予)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