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二代”大学生:先天不足也要奋斗出彩
2015-10-20 15:33:05 来源:汉网

机会公平是最重要的公平,然而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最缺乏的恰恰就是机会。他们曾经将希望寄托于教育,然而现实是这条路越走越难。农村家庭的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成为就业最为困难群体,失业率高达30.5%。(中国青年网10月19日)

农村贫困大学生是特殊群体,被形象地称为中国的“贫二代”。昔日,为了走出农村,走出大山,走进城市,摆脱贫穷,父母省吃俭用,甚至砸锅卖铁,把他们拉扯到大学毕业。他们求学的十几年里,社会悄然变迁,大学实现了平民教育,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包分配”、“铁饭碗”已经成为历史,他们必须面对优胜劣汰的抉择,接受残酷的社会现实。

然而,竞争何其容易。先天条件不足,注定他们会输在起跑线上,这些特点集中在部分80、90后农村贫困大学生身上。细究起来,源于两个因素。

一方面,多数“贫二代”大学生成长在朴素保守的家庭里,甚至在“黄金棍下出人才”的粗糙观念下成长,背负太多使命,缺乏阳光、率性,取而代之的是羞涩、沉默,甚至有些自卑。面对竞争,他们缺乏人脉关系、社会历练,没有经济基础,更少有伶牙俐齿、才艺双全,综合能力较“高富帅”、“白富美”们差。

另一方面,高昂的城市教育、生活成本,令家庭经济入不敷出,限制他们追逐梦想的勇气。从小学到大学,一路累积的家庭债务,加之父辈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严苛,负资产起步的人生,注定承载难以承受之重,面临高房价、高消费时不堪一击。

源于此,部分“贫二代”穷尽心智,通过考研读博等方式争取高学历,真正靠知识改变命运,得以深造并成为社会栋梁。然而,他们中的多数,社会生存能力差,有的毕业十年碌碌无为。应试教育中成长,循规蹈矩中生活,抹杀了他们的创造天性,塑造了一批时代特色的寒门书生,最大缺陷是找不到人生坐标。

解决“贫二代”大学生处境,公平是关键。然时代形势不容扭转,唯有主动争取、主动发力、主动适应。改变命运必须“打铁自身硬”,奋斗是出路。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倔强奋斗。经历家庭苦难、求学辛酸和底层逆境的成长,知人世艰苦,思尚善进取。生活不易就为易而战,当效仿锥尖刺骨的勇气,正视生活之困顿,用奋斗书写别样青春。(萧仲文)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