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底,湖北祭出治霾狠招,出台《湖北省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建立考核奖惩和生态补偿机制,每立方米超标1微克按照30万元的系数进行补偿。从此,湖北空气质量“有价”,各地市州谁改善谁受益、谁超标谁付费。这也是国内继山东省以后,第二个对空气质量进行生态补偿的省份。(1月4日 荆楚网)
记得小时候,一提到雾的危害,人们总会拿“雾都”伦敦做例子;但若是到今天,一说到雾霾,恐怕整个世界的目光首先会对准北京、对准中国。不是说国内外媒体有意对中国雾霾的聚焦和丑化,确实是我们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中国人也是深有体会、深受其害。也不知从何时起,雾霾开始三天两头、阴魂不散地围绕在我们的周围;也不知从何时起,在城市乡村、大街小巷我们处处可听到大家对雾霾的抱怨和无奈。
雾霾让生活在其中的人们苦不堪言,真是已经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有人会可能会说,雾霾治了多年,也未见明显成效,部分地区治霾还是越治越频繁、越治越严重,所谓的雾霾治理有用吗,成效不怎么明显,劳民伤财倒是真的。确实,在之前我们各地政府有的采取了城市风道吹雾霾、人工降雨除雾霾、车辆限号控雾霾等措施,此类措施可能会一时见效,但时间长了终究会发现是治标不治本,根本不是长久之计。
要说雾霾治理,堂堂诺大一个中国,不能说没有雾霾治理工作成效显著的,比如说山东的临沂市。曾经以重度污染型企业多而著称、时常会遭遇重度雾霾锁城的山东临沂市,在2015年为了治理雾霾可谓是除了狠招,单单重度污染型企业就关闭了57家,空气污染状况确实得到了明显改善,当然随之而来的还有6万多人失业的诟病。临沂治霾模式也许并非十全十美,但有一点经验还是值得认可和借鉴: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充分重视这项工作、相关重度污染型企业要为自己的环境污染行为负责。
“治标不治本”的治霾举措终究是不可取,政府及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从严从实地对待雾霾治理工作。“不栽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各地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该以足够认真、重视的态度来对待雾霾治理、环境改善工作,只重视经济发展而轻视环境治理或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到头来或许终究是死路一条。而在治理雾霾的过程中,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也应该拿出从严从实的态度,从自我做起,细究其因,详做规划,有规必依,严格执行,动态完善,治标治本。
治理雾霾是大势所趋,雾霾相关的责任成员单位应该放下任何侥幸心理,应该以从严从实、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到防治雾霾的活动中来。若是细究雾霾成因,对空气污染负有重责的工厂企业是难辞其咎。细想一下,雾霾不治,何谈“美丽中国”?没有“美丽中国”,又何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个国家前途不明朗,身在其中的企业发展也终究多少是会受到影响。“环保法的执行不是棉花棒,是杀手锏。”现在有了“带牙齿的环保法”,任何污染责任企业不应再有得过且过的侥幸心理,应该积极主动地配政府相关部门,和其一道从严从实地参与到企业升级改造、污染处理控制、雾霾治理防护的工作中来。
当雾霾“大兵压境”之时,人人都是受害者,生活在社会其中的每一个人也要以高度责任感,自觉地、从严从实地参与到防治雾霾的活动中来。我们有些人在农产品的收获季节,照样置身于禁令事外、焚烧秸秆;逢年过节、红白喜事,照样噼里啪啦地燃放烟花爆竹;日常出行,一样撇开政府的倡议,一点不少地照开私家车不误......而这些人里有很多在平时似乎总是无休止地一边无辜地抱怨阴魂不散的雾霾、政府相关部门和污染型企业,一边抱着好像事不关己的态度照做不误。其实,我们每个人也应该认真反省一下,拒绝污染环境、减少雾霾本就是每一个人的义务,从严从实地参与雾霾防治工作,任何人也都不能置身事外。(霍计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