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事“求表扬”促进正义弘扬
2016-02-19 15:54:49 来源:汉网

求求你,表扬我……2月16日,新文化报96618热线电话接到了一位叫张金彪的电话,在电话中,他将自己多年来做的好事说了出来,希望新文化报能够报道出来。2016年 2月19日《新华网》

为啥想登报求表扬呢?张金彪说,他看过子贡赎人的典故,所以他觉得,如果人要做好事就要受到表扬,这不是满足一个人的虚荣心,而是要通过表扬来感染其他人去做好事,这就是他“求求你,表扬我”的初衷。对于这种高调求表扬的行为,是否担心其他人有不同看法时,张金彪强调,他的内心并不是真的单纯想得到表扬,只想让更多人加入到公益事业中。

张金彪“求表扬”之所以引关注,是因为从古至今,先哲贤人就告诉我们“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善欲人见,不是真善”,建国后社会也大力宣扬“不为名,不为利,做无名英雄”,“学习雷锋做好事不留名”。于是长期以来,人们总认为君子助人,就应该不留名,“不言利”,高尚的道德就应该默默无闻,不图回报。否则,会给爱心带来功利性,做好事的行为就变味了,变质了。

子贡赎人的典故是这样的。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规定,凡是发现有鲁国人在别国沦为奴隶的,如果有人花钱赎回,可以到政府去报销费用。但孔子的学生子贡,把人从外国赎回来后并没去政府报销,因此赢得了鲁国人的称赞。但孔子知道后,非常之不满。孔子认为,做了好事就必须宣扬,也必须要求回报。如果你不去报销,那别人就不敢解救鲁国人了,因为你比别人“高尚”了,别人解救了去要求报销,要求宣传,那就不好意思了。

我们总是习惯了传统观念对美德的认识,老是觉得只有默默无闻做好事才是真正的做好事。殊不知,这对于弘扬善举是极其不利,也远离了人的本性。宣传一个人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给美德以鼓励,给善行以回报,不但给那些道德高尚的人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同时,也进一步激发和调动了人的积极性。 重庆红旗河沟汽车站职工廖光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主动找媒体表扬他。廖光明坦言,“我这个人喜欢做好事,我不怕表扬。你们越表扬,我做好事越有动力。”

做好事“求表扬”也有助于弘扬助人为乐的美德。素有“京城活雷锋”美誉的孙茂芳老人走到哪里,就把自己的名片发到哪里。名片上,有他身着军装的照片,印着各种学雷锋获得的荣誉,还有他的网址、邮箱和联系电话。当有人问他这样做是不是太“高调”时,孙茂芳说,学雷锋就是要理直气壮,我就是要给雷锋精神做广告,让更多人和我一起学雷锋做好事,让爱心水滴变成爱心大潮。

为什么雷锋的事迹誉满神州,甚至走出国门?为什么这么多年那么多人“学雷锋好榜样”?,还不是因为媒体的大力宣扬。 社会在发展,在前进,对传统美德的认识也要与时俱进。 做了好事不留名,代表了雷锋时代精神;做了好事求宣传,也是新时代的需求。一个人做了好事之后,又宣传出来让大家都知道,这又是件好事,因为他又帮助放大一个良好的道德效应。据报道,目前,张金彪也已经感召了五六十人投入到公益事业中,包括饭店、洗浴中心等各行业的老板。施善举就应当有所回报,惟其如此,才会有更多的善举涌现,进而形成善行义举的“良性循环”。

雷锋日记中也有这样一句话:“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宣扬一种精神,不仅是为了称赞它的高尚,而是为了要通过表扬来感染其他的人。在当前出现好人难当的尴尬,人们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情况下,我们越要大力弘扬正气,在全社会营造扶弱帮困的良好氛围,引导其他市民养成助人为乐的意识和习惯,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默默无闻做好事是一种善举,做好事“求表扬”同样是一种善举。只要你做的事情有益于社会,有益于民众,能换来更多人做好人的自觉行为,能放大社会的正能量。(朱海滔)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