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大学生的支教日志引发的思考
2016-03-09 10:45:03 来源:汉网

2015年8月,陈敏媛来到甘肃定西一个海拔3000米的美丽山村支教,开始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她成为了乡村小学三年级的班主任,教语文、美术、书法和写作。尽管当地条件艰苦,但是从支教的第一天开始,她每天用一幅画来记录和描绘支教生活,并把它取名为“敏媛的支教日志”。(3月7日澎湃网)

看过陈老师手绘的支教日志,笔者深受感动,作为一名90后的大学生能够有如此的奉献精神并付诸行动,让很多同龄人都自愧不如,但在肯定陈老师的爱心与作为的同时,关于山区儿童的教育问题以及其中存在的诸多矛盾,也值得当政者深入的思考和反省。

陈老师在山区小学的第一堂课上,回答的最多的却是学生们关于离别的话题,很显然对于山区的孩子们来说,老师们来去匆匆已经是一种常态了,而没有固定的教师队伍无论对于日常的教学工作,还是学生性格的塑造,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但对于地处偏远、条件艰苦的山区来说,要留住教师何其困难,更别说培养稳定的教师团队。仅靠爱心人士的义务支教不过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山区儿童的教育问题。

偏远地区只有大力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综合素质,才能从根本上转变贫穷落后的现状。而在一些偏远贫困的山区,教育的贫瘠在物质的匮乏面前会显得“微不足道”,孩子的教育问题得不到当地老百姓的重视,这是个人的素质与觉悟问题,但地方政府也为了“抓经济”而忽视教育问题则是执政水平欠佳的体现。

面对山区教育困境,只有加大教育投资,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师待遇,为稳定教师团队打好基础,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进而进一步改善教学质量,增加就学率,普及基础教育,提高人口素质,从而带动地区的发展与进步。(文/薄娇月)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