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网络民意”的背后呼唤更多网络互动
2016-04-27 08:54:24 来源:汉网

7亿,是活跃在网络世界里的中国力量。近日,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如此以亿记的数量级成就,背后是强大的网络民意,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认真对待,而且要及时倾听。(4月25日 人民网)

网络被誉为“二十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在21世纪的今天,无形的“互联网”已经成为时代的标签,它引领了社会新变革,创造了人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的新疆域。可以看到,每个社会里的人或多或少都“走在云端”、“活在线上”,正是如此,当普通公民成为了网民,也就意味着民意上了网。

作为一种交互性极强的工具,互联网世界的多元性与复杂性使得网络早已脱离了传统舆论场的樊篱。这里既有建设性的意见、正能量的呼声、又有各种求助的声音、对各种政策的疑惑,也充斥着一些过激的言论和需要化解的怨气,尽管其中或有纷扰,却也都是网络民意的生动呈现。

因此,在当下这个人人手拿麦克风、摄像机的时代里,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更是要学会通过网络这个新路子,脚踏实地走好群众路线。如果不参与进去,不深入其中,不与民互动,就看不清网络环境,更无法真正了解民情民意。

然而静观现实,仍有不少基层干部对网络讳莫如深,或选择充耳不闻,或选择洗耳恭听,却总缺乏一些参与互动的勇气。究其原因,一是对网络舆论场的认识不足。有的干部认为网络只是虚拟的世界,是草根网民自娱自乐的小圈子,觉得他们站位低、视野窄、不论是建言还是牢骚,都掀不起大浪,只选择一看了之。二是自身不正。“正人先正己”,自身不正,如何正人?正是由于自身污点重重,在互联网翻起汹涌的改革巨浪时,也只能望网兴叹,躲在网络背后瑟瑟发抖。

还有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作祟。尤其是当公共事件发生,网络舆论发酵,有的干部害怕网民情绪大、不好惹,生怕听多了意见拿不出办法,搞得自己灰头土脸。因此,只要不涉及个人,就“不管他人瓦上霜”。

人与人之间需要交流,政府和网民更需要互动。在社会转型、改革攻坚的大背景下,领导干部对各方面的意见不但要多听、乐听、善听,还要听进去、用起来,不能听归听、做归做,听时满脸真诚、听后若无其事。

与此同时,网络没有一言堂。网络民意互动的关键是要探索建立一套切合民意的互动机制,架设“开放、互动、参与”的新型舆论场,网络理性终将取代非理性,成为促进中国民主事业的新兴力量。

“让网络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这才是各级领导干部正确的“网络观”。我们有理由相信,当互联网成为倾听民声、与民互动的鲜活样本,中国的未来尤可期矣。(柯晓波)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