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减负”要减得有温度
2016-08-24 15:46:10 来源:汉网

江苏省教育厅公布了2015年度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结果。结果显示,全省综合得分为78.7分,比上年提高7.1分,提前实现了省政府确立的年度规划目标。但现代化教育的薄弱环节依然存在,大班额现象、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优质教育资源尚不充足等问题依然需要解决。尤其是中小学生学业负担满意指数71.6%,距离目标数值还有一定的差距。(8月23日 扬子晚报)

乍一看,有七成中小学生认为目前的学业负担“可接受”,似乎还让人以为这几年学校进行的减负行动是小有成效的。其实,这现状并不容乐观,这七成也只是学生自认为的“可承受”,这样的“可承受”也并不代表着就是合理的、科学的。另外,受长期以来学业负担过重情况影响,再加上成绩和升学给学生带来的潜在压力,这七成的“含金量”也有待检验。

而且,在七成学生可接受学业负担的“光环”下,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还存在着较多具体的疑难。调查数据表明,中小学生投入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消耗较多,学业负担仍然偏重,同时学科知识以外的能力、情感、价值观、创新精神等核心素养却不足。此外,学生的课外运动时间也无法得到保证。这些情况只会让学业负担问题变得更加复杂,逐渐偏离正轨,学校方面需要尽早警惕起来。当然,要想解决目前中小学生学业负担引发的现实问题,“减负”仍是主要途径。

在坚守住“减负”的方向后,如何去“减负”才能更好规避表面光环下隐藏的具体现实问题就是学校方面最应该关注和思考的方向,进而寻求“减负”的最优解。

这几年,一些学校严格执行教育部门的“禁补令”,受到了很大阻力。这阻力的出现不能全赖给“唯分数论英雄”的应试教育和升学模式,还有其本身方式方法的问题。“禁补令”的目的当然是为了给中小学生“减负”,但真的能“减负”吗?这样硬生生的禁止,确实对课外补课情况有一定限制作用,但这不过是表面光环罢了,其并没有考虑到学业负担存在的具体现实问题。禁止之后,中小学生确实能轻松一些,但无法弥补学科知识以外的能力、情感、价值观、创新精神等素养的缺陷。这些方面触碰不到,中小学生也不会有更科学合理的学习生活,那这样的所谓的“减负”意义何在?这种“减负”模式过于一刀切了,考虑单一,推行下去只会显得冰冷,难有成效。

在拒绝冰冷的“减负”同时,应该推崇有温度的“减负”。那何者谓有温度的 “减负”?就是要触碰到核心方面,彰显人文素养。要知道,“减负”不仅仅是减轻负担,还要保证减得科学合理。勿做“表面工程”,让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看起来很好,顶着光环,实际上却漏洞百出,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培养和发展。

其实,真正的“减负”就是要兼顾到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为本,各方面都去考虑清楚,做好协调。学校在学生学科知识以外的核心素养方面和体育方面需要重点花心思培养,这样既分担了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又解决学业负担下的现实问题,三座大山也能被慢慢侵蚀,还真正的让学生们切实受益。这就是“减负”的最优解,也是我们要追求的有温度的“减负”。(王彬)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