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你不爱我了,你不爱我了,我要自杀。”说着,4岁的田田(化名)拿起自己的小剪刀对着肚子。当西安市民洪先生听到妻子讲述孩子的这一举动时,无比震惊。(11月21日 华商报)
在记忆的长河中,4岁的孩子应该是和泥巴做玩伴的年纪,在父母的呵护、小伙伴的玩闹以及幼儿园中老师的教导下无忧无忧虑的生活。其实在我们潜意识当中,也许存在这样一种误区:家长总是觉得孩子太小,他们的肢体是一种潜意识行为,认为孩子的感受可以瞬间被影响,也可以随即消失。熟不知,正是这种误区使家长错过了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了不可扭转的伤害。
当4岁的田田说出这句与年龄不相仿的话语时,家长的第一反应竟然是电视剧看多了。的确,小孩子对于死亡没有太强的意识,电视剧里遇见不顺心的事情动不动就自杀威胁的情节确实会给青少年儿童带来负面影响,而且电视剧为了艺术效果突出冲突,描写不健全人格,但儿童却没有这样的鉴别能力,虽然不否认一些受众是儿童的电视剧里面对冲突有正确的做法是会给儿童以良好的教育,但建立严格的电影电视审查制度,并辅以家长的监督与陪伴,才是关注儿童心理健康与变化的重要举措。
我要自杀,这话竟出自年仅四岁的幼稚的女童之口,震惊之余,应反思其家长日常所为对孩子的影响及当今社会快速变化对孩子成长中人生观形成所带来的影响。针对幼儿的早期教育亦应多作些相应的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爱多了孩子受不了这社会的冷落,爱少了孩子会难过自闭,因此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变化,掌握科学的教育方式与手段,以使其形成良好的抗压与语言表达能力,在孩子内心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由此可见,家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孩子的沟通能力要从会说话就培养,如果孩子的需要不用自己表达就能满足,他就不会沟通,做家长的有时确实需要会装傻,不能总靠心领神会,让孩子用语言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不要将大人们成熟的观念强加于孩子,孩子才能感觉到被爱与尊重,才不会选择“自杀”这种极端的行为来寻求家长们的关注。(李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