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不绝,因缺乏敬畏之心
2016-12-13 09:24:19 来源:汉网

连日来,经网络爆出的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二小学“校园欺凌”事件持续发酵,引发社会关注。10岁男孩在学校被同学用厕所垃圾筐扣头后,出现失眠、厌食、恐惧上学等症状。据了解,该男孩在校长期遭到同学欺凌,从三年级开始就被骂“侮辱性外号”。(12月12日《新华社》)无独有偶,近日,洛阳市一中学生在校外遭到5名同校学生殴打脑部受伤,而部分打人学生已非首次对其暴力相加。(12月12日《人民日报》)

用搜索引擎检索“校园欺凌”,相关新闻竟高达497000多条,狂扇耳光、辱骂殴打、持刀威胁、拍摄裸照……这些触目惊心的画面令人担忧、愤怒、揪心。校园欺凌不仅是童年的噩梦,更是一生痛苦的回忆,教育部门必须采取措施,不让孩子的青春留疤。校园欺凌频发,说起来有很多原因,包括学校教育过分重视分数、成绩,而忽视对孩子的德育;也包括现在社会舆论中“暴力文化”内容过多、社会风气戾气过重、氛围过浓;还包括家长言行的潜移默化以及独生子女的抗挫力、抗压力较差等因素。但除去种种外部原因,归根结底,校园欺凌是施暴者对人的尊严与生命的漠视,对法律缺乏敬畏之心,从而“因不畏法而犯法”。

古语有云:敬天爱人。所谓敬天,就是敬畏上天,遵循自然之理、人间正道;所谓爱人,就是摒弃私欲,体恤他人。显而易见,几千年的文化精髓教导我们与人为善,然而我们却疏忽了对孩子传统文化的教育,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虽然有着扎实的基础知识,却养成了不好的品性,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唯我独尊、任性野蛮。在这群孩子眼中,整个世界自己最大,冒犯自己的人都要被教训,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在犯罪,并因“无知者无畏”成为了同学们眼中望而生畏的“校霸”。如果孩子们不能认识到欺凌同学是违法行为,不能意识到殴打同学造成的严重后果,即使再严厉、再严谨的法律条文也无法发挥警示作用。因此,教育问题还是得回归校园进行,如何让孩子心存敬畏、学会感恩是教育部门必须思考的问题。

“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培养孩子的敬畏之心,才能让孩子自律,才能自觉维护社会、学校、公共场所的秩序和规章制度。心存敬畏,人会谦和理智,对待事物也会客观理性。如此,方能让校园欺凌变“事后治理”为“事前预防”。(文/陈永轩)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