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票制”医改为何砍不下药价?
2017-01-03 09:50:29 来源:汉网

中国的“药价高”是一个老话题。某医药人大代表曾称:“90%的药品都有降价空间,价格砍掉50%一点问题都没有”。一语激起千层浪。为民生计,当然要砍价。问题是怎样用刀,砍在哪里?

福建在2012年实验的“两票制”就是砍价的一次尝试。支持“两票制”的意见认为,药品从出厂到医院销售,其间经手了许多商业公司,每经手一次就加一次价。要降低药价就要减少过多的中间环节。“两票制”改革的解决方案是,只允许药品从生产企业给配送商一张发票,配送商销售给医疗机构又一张发票。药品从药企到医院,中间只有一个环节,加价空间小,药价当然会降下来。

按这种逻辑,控制物价实在是太容易了。房价高就取缔房屋中介,猪肉价高就取缔猪肉批发商,大白菜价高取缔菜贩。天下哪有控制不住的价格?

错误的逻辑当然有令人啼笑皆非的后果。“两票制”的结果是医药公司的出厂药价不降反升。据财政部厦门专员调研报告显示,在实施“两票制”后,福建省同一个药厂出产的药,销往福建比销往非“两票制”省份价格高很多。以国药控股星鲨制药(厦门)有限公司生产的维生素D滴剂为例,其生产成本为2.40元/盒,销往福建的药比销往非“两票制”的其他省份的药,出厂价差高达19.6元。经济学在解释企业的性质与边界时指出,买家与卖家在市场上交易不是件容易的事,其间存在大量的交易费用。买家不能完全确定产品的质量,卖家也不确定买家的支付能力。要把他们搭在一起,就要花些功夫降低交易费用。买家要花时间和精力来寻找卖家,卖家也要想方设法确定买家的品质和实力。企业通过经销商或直接在市场推广产品,正是通过发现价格、介绍宣传产品的特征或寻找买家来降低交易费用。

“两票制”基于错误的理论:取消中间商的层层加价,就能砍掉药价。这种似是而非的理论,忽略了市场存在交易费用。虽然用行政的力量可以取缔流通环节,但无论如何砍不掉交易费用。表面上经销商消失了,但节约交易费用的努力和代价,从企业外部转移到了企业内部。带来的后果,是企业的推广成本大幅提高。为了支付营销人员的佣金,药价也随之提高。在“两票制”改革前,药企普遍选择了底价包销的方式。这说明底价包销的推广方式成本更低。但是“两票制”改革废除了流通环节,迫使药企不得不采用自主营销的方式。从而,药企为推广药品被迫支付较高的推广费用。这样做的结果,是药品的出厂价不降反升:药厂卖给福建省的药比卖给没有采用“两票制”的省份高出许多倍!

错误的思想不但砍不下价格,更会带来相反的效果。福建省“两票制”改革的理想是好的,却因忽视了经济中普遍存在的交易费用,不理解经济规律,带来了适得其反的效果。而这一教训,不仅对于一般意义上的中国医药与医疗改革,而且对于中国的整个市场化改革,都有一定的启发意义。(胡灵松)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