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于成龙》,折射出的无限清廉正义
2017-02-07 13:31:59 来源:汉网

朕的股肱之臣、两江总督兼兵部尚书于成龙,累死在他的任上,朕痛心不已呀!于成龙,二十三年的为官之道,值得诸位爱卿借鉴。国家澄叙官方,首重廉吏。其治行最著着,尤当优家异数,以示褒扬。于成龙,操守端严,苦节克贞,朝野惟尔,鞠躬尽瘁。真一介之弗取,越数官而弥坚,奄忽云亡,能无悯焉。萧然官舍,竟担石之无存。清风未远,长存表德之思。宠恤重颁,丕著旌贤之典。尔灵不昧,其克歆乘。成龙爱卿,居官清正,实乃天下廉吏第一。

这是电视剧《于成龙》中的大结局,康熙大帝对一代廉史于成龙的评价,纵观于成龙的历史和整部电视剧,康熙大帝对他的评价肯定有加。这不得不说,于成龙代表了一批正直刚正之士的内心世界,是民之福祉,国之福祉。

当看到康熙的亲外甥赫里身为江宁大将军,却横征暴敛,滥杀无辜,就是在赫里一刀刀残忍的杀害掉柳晋阳的一瞬间,笔者可能看的入迷,心情都有些懵了,听到于成龙嘶声裂肺般的喊着“晋阳---晋阳”,以及再看到赫里毫不在乎的扬长而去,笔者心中那份有把电视砸掉的冲动难以抑制。看到在去火耗的大堂上,于正龙眼睛微闭,驾鹤西去,周先生一声“成龙”,众臣公齐呼“于大人”,整个世界就像大爆炸一样,看到此处的观众,想必落泪者大有人在。在于成龙的坟前,其妻其子其女失声泪下,就连声名在外的邢老先生也悲切的跪下,他说自己不是跪自己的女婿,自己的是为“天下第一廉吏”下跪。可见于成龙的一生,都在影响着无数人向他致敬,向他学习。

于成龙是明末清初人,生于1617年(明万历四十五年),44岁(1661年,即清顺治十八年)出仕,先后在广西、四川、福建、河北为官,65岁时成为“两江总督”,总管江苏、安徽和江西三省军政事务。67岁(1684年,即康熙二十三年)去世。于成龙一生勤政廉洁,“屑糠杂米为粥,与仆同吃”,“日食粗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终年不知肉味”,人称“于青菜”。难能可贵的是,从七品县官到两江总督(清朝九位最高级别的封疆大吏之一),他均能不改初衷,始终如一地保持清廉本色,一心为民办事。

通过观看《于成龙》笔者也总结出影剧之外的几点心得:

志同道合,荣辱与共,方可成就一方霸业。柳晋阳,周先生,论学识可谓不比于成龙差多少,可就是这么三个人组成自己的核心集体,荣辱与共,患难相交,才看到后面大美的光景。对于企业和创业团队也是如此,不去计较个人得失,不去盘符媲美,只要理想和报复一致,皆可成为志同道合者,分工担当,想合伙人之想不到,做合伙人所能共同理解的分内工作,还怕雨后的彩虹不会漂亮嘛。

思想高贵,内心清廉,可将信任奉为至尊。柳晋阳,周先生,以及认同于成龙为人处事的同僚们,即为思想高贵,就不可做落井下石之事,相反更多的是思想和行动的帮助与促进,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人相互帮助,才有了于成龙一帆风顺的好命运。对于我们人与人的交往,企业合伙人之间的默契,等等诸多方面的互动,都少不了的是一份信任,这个信任是君子之间那种高贵思想的呈现,而不是背后人言可畏,以讹传讹的下等之作。因为,圈子和世界就是这么小,或许那一天就会不期而遇,姑且那个时候难堪之容就羞于面对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谁都能自吹自擂,似乎已经对这个概念理解的十分透彻,可现实中往往是口上之乎者也,朋友圈是阳刚正气,可实际上是说归说,做归做,显然是两码事,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嘛,还浪费自己的流量和唾沫星子。

不畏强权,抑恶扬善,可担当社会之栋梁。正是于成龙不畏强权的铮铮铁骨,才塑造了“天下廉吏第一”的美名,世代传颂。生活里的老好人,企业里的墙头草,两面派等,可能短时间获得自身的安危,但传颂美名,绝无可能。黑即是黑,白即是白,没有黑白不分,是非颠倒之说,更无稀里糊涂瞎凑合的无责任感。所谓亲兄弟明算账,自古已然,何况我们今天,要振兴大众之内心,崛起之思想之高度,必然以辨别是非黑白开始。

有借有还,不负乡恩,鬓毛虽白诚信不改。于成龙走仕途之初,父老乡亲凑齐盘缠路费,默默之中支持家乡走出去的官员,待路过家乡,不忘乡恩,挨家挨户还银子,可谓鬓毛虽白诚信不改。可当下有借有还似乎就是一句玩笑的话,耳边风,仅说说而已。对此现状,笔者也只能是叹息之至哦。可以想象借钱予你的人,内心是如此之阔达,是希望以此结交更多友朋,或许在借你之前是按照你说之情况,可往往得手之后变化之快,让帮你之人一筹莫展。若帮你之人有难,自己的积蓄难回,还的重新另想他路。有甚者是,催之躲之,似乎不关己事一般,便高高挂起,寒心之苦,谁能解其中味。倘若有一天你即使还之,恐怕再借就没有那么容易了,人心肉长,吃一堑长一智,宁可帮扶贫困潦倒行驶公益,也不愿高息放给无信之人,圈子越混越小,最终自己把自己逼到死胡同,来去无路,只能呜呼哀哉!(袁一木)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