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助学金之殇,是“熟人对熟人”惹的祸
2017-04-19 17:27:03 来源:汉网

每名贫困生每年1250元的助学金,江苏省灌云县陡沟中学的数百名贫困生却一分也没拿到。有的孩子因此辍学……(中国纪检监察报,4月18日)

近年来,校园腐败案件频发,助学金成为了众多校长们落马的“绊脚石”,这些看似不起眼的“5元一天”,却逐渐成为权力侵蚀下的“唐僧肉”。或许,当贪污分子每抽掉一包烟、喝掉一杯酒,就有贫困学生因为得不到应有的、及时的救助而不得不被迫辍学,不得不被迫放弃他们“努力就能成功,知识改变命运”的“中国梦”。而因为这样的腐败,不知道我们又将损失多少个“路遥”、多少个“华罗庚”?

因此,确保助学金的精准到位,不仅关乎贫困学生的个人前途,也关乎社会公平正义,更关乎国家的强盛与民族的复兴。因此,清理校园腐败,已迫在眉睫。

笔者认为,本案中陡沟中学校长于宝军虽然犯下了不可原谅的错误,与他自身的侥幸心理、贪图享乐难脱干系,但是,其中教育财务审计中的“熟人对熟人”却是导致助学金领域腐败的根本原因。

正因为有了这样一个“熟人对熟人”的“潜规则”的存在,才导致于宝军及其前任校长能够肆无忌惮的把助学金“私有化”,才能够面对家长、学生的质问、举报仍旧不愿收手,仍旧敢于铤而走险。其实,于宝军最初并没有想过要侵吞这笔助学金,因为在他的潜意识里,他深知贫困生助学金是国家对家庭贫困学生给予的救济款,不发就是违纪违法。然而,这种法纪意识却并没有维持多长的时间就被这种“潜规则”所击溃,将他一步一步推向腐败的深渊。

本案中,于宝军的倒台彰显的是天理昭彰,罪有应得,但是若不将“熟人对熟人”这样的“潜规则”彻底废除,倒了一个于宝军难免不会出现“张宝军”“李宝军”等“前腐后继”的“顶岗”腐败分子。因此,只有将这些滋生腐败的 “潜规则”彻底废除才能够破解助学金领域的腐败困局,才能够还贫困学生一个“撸起袖子加油学”的公平机会。(潇柒)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