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火车”也当有“诗和远方”
2017-04-24 10:44:38 来源:汉网

都说现在是高铁时代,坐火车图个啥?就是快。但对有些人来说,时间从来不是问题,钱才是。钱海峰是无锡一家酒店的电工,闲暇时,喜欢旅行摄影。近10年来,他几乎乘坐了中国所有绿皮火车的线路,拍下20万张照片。他说,拍绿皮火车不是为了怀旧,而是生活。(4月22日  网易新闻)

“绿皮火车”的身影,随着时代的进步在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绿皮火车已经踪迹难寻,但在一些偏远、经济欠发达地区“绿皮火车”仍是人们出行的首选,承担着主要交通工具的职责。

在我们这些生活在现代文明城市里的人看来,“脏、乱、慢”几乎是“绿皮火车”的最真实写照,我们从钱海峰的照片里也可看出一些端倪,但是透过20万张照片同,我们更应该看到“绿皮火车”承载的不仅是人们生的希望,也有“诗和远方”。

就像文章开头所说的那样,“绿皮火车”浪费的时间不是问题,节省下来的钱才是乘客最看重的。但是反过来想想,在物价飞涨的时候,那几元钱的火车票钱,整个运行里程下来够支付运营成本的吗?答案是肯定不够。那么为什么还有绿皮车存在?

说是公益也好、是扶贫也罢,就好像每年开行的“麦客专列”、“采棉专列”一样,它是劳动者去“拼力气、拼技能”的通道,如果没有绿皮火车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可能对于有的人来说是投入成本的增加,而对于有的人来说却可能是“希望的破灭”,付不起车票钱还谈什么出去赚钱呢?

当然,在钱海峰的照片中我们还看到这样的画面,有百姓把自家的农产品背上车、带出大山去出售,它体现了农耕社会的温度与温情;有退休教师在车厢里载歌载舞, 它体现了城市生活的活力与多彩。 而尽可能的提供更好的服务,尽可能的满足不同旅客的多样化需求,让“绿皮火车”在必要性、必须性之外寻找到更多的社会共鸣,当是“绿皮火车”追求并承载的“诗和远方”。(刘天竺)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