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手机奴”学生,学校需要软硬兼施
2017-04-28 08:59:42 来源:汉网

近日, 据《上党晚报》报道,为避免学生在上课时用手机玩游戏、聊微信,从而影响学习,长治六中出台规定,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同时,学校专门在教学区和宿舍安装了公用电话,方便学生与家长联系。

笔者为长治六中的做法叫好,这是对学生负责直面问题主动作为的表现;这是遏制越来越多的学生沦为手机奴隶的有力举措;是学校实现有效管理和全面育人的迫切需要。

如今的智能手机俨然一个私人“小网吧”,它的功能极其完善强大,照相摄影,定时定位,游戏听歌,网上购物、信息查询,文章阅读,交友聊天,打车汇款等等,几乎全方位地满足了现代人的生活需要。学生使用手机,方便与家长交流沟通。同时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打破地理空间的隔绝,与同龄人进行跨空间的交流和对话,排解一些不愿与家长老师沟通的苦恼,缓解心理压力,有助于身心健康。还能让学生通过网络更广泛地接触社会、增加对社会信息的掌握,加速社会化进程。

但是中小学生毕竟是未成年人,他们的心智还不够成熟,自控能力相对较差,而且他们的主要任务是课堂学习。手机对他们的生活学习以及身心健康成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与巨大冲击不容忽视。教育引导学生要作手机的主人,而不做手机的奴隶,这是所有学校和广大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并妥善解决的教育课题。

美国赖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做了一项为期一年的实验, 研究人员给学生免费提供智能手机。实验开始和结束时,学生们被要求回答若干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手机是否提高学习成绩,学生们在实验之初回答的平均数为3.71,一年后降至1.54。关于手机是否会让人分心的问题,实验之初回答的平均数为1.91,等到实验结束时升至4.03。因此从整体结果来看,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是弊大于利。许多人甚至感叹:手机危害猛于“虎”。

首先,学生极易沉迷于网络游戏、QQ聊天、观看影视之中,影响休息,贻误学业。网络上的不良信息,极易玷污学生的心灵。网络商家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吸引读者眼球,大量刊载色情、暴力等内容。这对辨识能力不强的青少年学生而言,犹如一剂贻害无穷的精神毒药。

其次,额外增加父母负担。学生购买手机的资金来自于父母,另外还有每月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的话费也需要家长掏腰包。 而且一些学生在课间聚在一起,相互“切磋”手机的款式和功能。形成攀比之风,家境差的学生极易心理失衡怨天尤人,家境好的学生沾沾自喜,滋生大树底下好乘凉的心态,不思进取。

再次,手机为考试作弊提供了条件。可谓一机在手,搜遍天下,因为可以在网络上轻轻松松搜到考试答案,所以导致部分学生不愿意踏实苦干认真学习。

更重要的是,手机对人体的辐射危害身体健康。许多学生几乎与手机二十四小时形影不离,带在身边,放在枕下,捧在手心,奉若珍宝。殊不知手机的辐射对人体危害多多,专家研究认为,长期使用手机,可以导致骨质疏松,增加患脑瘤风险,眼睛易患白内障,皮肤或致“手机皮肤炎”,还可以降低睡眠能力,影响工作效率,降低创造力。

如今,智能手机霸占校园,特别是中学生大多成低头一族,操场上很少有学生参与到奔腾跳跃的体育活动中,课堂上身在曹营心在汉,掩耳盗铃偷看手机的学生比比皆是,寝室里躲在被窝通宵达旦玩手机,第二天上课疲惫不堪倒在课桌上呼呼大睡的人层出不穷。于是因没收手机而引发的师生冲突、对簿公堂,甚至校园悲剧便应运而生了,这类事件媒体时有报道,生活中也时有所闻。

如何有效治理如此让人痛心的乱象?如何解救已经不幸沦为手机奴隶的学生?这是迫在眉睫无法回避的管理课题、德育课题。一般情况下,学校必须对学生的手机管理采取“两手策略”,软硬兼施刚柔相济。

所谓刚性管理策略,首先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通讯设施。学校要创设条件在校园、宿舍区域安装磁卡电话,教师办公室的电话以及教师的手机也应适度向学生开放,以满足学生正常联系的需要。要尽早出台政策,让禁止学生带手机入校园合法化。早在几年前,美国、芬兰、德国等国家就为校园手机立法,严禁在校学生使用手机。目前我国还没有相关的法律条文明确规定学生不能在校园内使用手机 ,从《教育法》来看,学校可自行制定相关校规对学生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教育法》第43条第4款也规定受教育者必须“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它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特别是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与学校的关系更多地趋向于契约性……”、“学生必须服从学校和教师的管理,违反校规校纪者将受到相应的处分。在这种不对等的法律关系中,受教育者处于个人从属、被支配的关系”因此,学校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不会违背教育法,可以把它明确列入校规校纪,使之成为对学生的一种管理契约。 

所谓柔性管理策略,首先要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要让禁带手机的工作顺利开展,学校可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和家长会,把学校禁带手机的依据、认识和做法交由家长讨论,取得一致的看法,再以家长委员会的名义向全体家长发出学生禁带手机入校园的倡议,从而减轻学校在处理违规学生时的阻力与压力。其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手机管理细则,要统一教师的认识,克服随意性和盲目性,做到有章可循、依规管理。再次,加强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学校禁用手机的重要意义,对违规学生要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避免作简单粗暴的处理,避免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另外,要公开处置违规手机的程序。对违规使用的手机,可以予以“暂代保管”的方式,向学生说明处理的事实依据和校规依据,听取学生的申辩和异议;并把手机卡退还学生,尊重学生的隐私权和财产权,避免矛盾和纠纷;同时要出具“暂代保管”的条据作为领回凭证,条据中明确领回时间和领回人。充分体现学校管理程序的正当性,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总之,期待教育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校园手机的管理问题,为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提供保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罗永贵)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