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染上铜臭味是最大的政治风险
2017-05-04 17:27:32 来源:汉网

“既想当大官、又想发大财,长期利用职权和职务影响进行经商营利活动,大肆攫取巨额经济利益,将商品交换原则带入党内政治生活,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严重破坏政治生态……”这是昨天中央纪委对安徽省原副省长陈树隆违反党纪的通报中的一段话,言辞犀利又不乏时代性。

“将商品交换原则带入党内政治生活”,这样的表述虽然是第一次出现,是一种新表述,但反映的却不是新问题。

纵观十八大以来被审查的中管干部违纪问题,多多少少都沾染了一点铜臭味,有的干部拿权力当王牌、拿原则做交易,把党和国家赋予的权力当作个人谋求私利工具,把同志间、部门间的关系当作单纯的利害关系,大搞权钱交易、利益输送,陈树隆只是众多被不法分子“围猎”中的一个十足的典型。

最近热播剧《人民的民义》中塑造的潜逃副市长丁义珍这一人物形象,其实就是十八大以来落马高官的缩影。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诸如丁义珍类官员思想观念开始腐朽没落,市场等价交换原则不经意间已侵蚀全身却浑然不知,成天混迹于官场、酒场、情场,游走于富人、商贾、美女之间,开口不离权钱美,行动不离贿吹谀,早已腐败成性,权力变得扭曲了,政治也就变味了。

毫无疑问,腐败现象发生与政治生活氛围密切相关,党组织政治生活不正常,必然导致腐败。同是安徽省原副省长的王怀忠历经几十年的摸爬滚打,他从村里的记分员一步步走到领导岗位,由于背弃了党的宗旨,王怀忠自毁前途,贪腐入狱走上了一条自绝于人民的不归路,在狱中他有过悔恨,“我多年没有听过批评意见了,要是平时能对我多批评几句,我也不至于落得这个下场。”这些腐败案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脱离了党内政治生活的正常轨道,理想信念丧失,违反党的纪律,权力得不到制约。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明确要求“决不能把商品交换那一套搬到党内政治生活和工作中来”。十八大以来,中央把巡视作为开展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剑”,无数“千里眼”,找出无数的“老虎”和“苍蝇”,当前正在紧锣密鼓开展的巡视“回头看”工作,更是释放出全面从严治党的强烈信号。

作为党员干部,只有时时处处保持心明眼亮,找到自己行为的准星,自觉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谨防自己被利益集团“围猎”,才能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维护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黄龙)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