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打赏”背后是虚荣心在作祟!
2017-05-23 08:55:09 来源:汉网

长沙市民易女士,不到三小时时间,自己三万多元的透支额度已经被全部用光,而这些钱竟然都是被女儿萍萍在一个名叫“全民K歌”的手机APP唱歌游戏里花掉了。(摘自5月21日《中国经济网》)

3个小时,父母3万的血汗钱就被12岁的小孩打赏给了网络主播。这事听起来足以让人诧异。可近年来,“熊孩子”巨额的疯狂打赏主播的事情却是诸见报端,此前有媒体报道,福建省一名12岁男孩小林,为了讨自己喜欢的主播开心,偷偷拿母亲手机充值、购买昂贵的虚拟礼物送给女主播,一个月花了近3万元,而这一起起疯狂的“打赏”确实应该引起公共层面的重视了。

随着网络直播的兴起,,面对直播者的卖力表演,作为一种回报和激励机制,给主播“打赏”的初衷可以理解;而粉丝也能通过“打赏”的行为获得短暂的“存在感”和“满足感”,在与主播的一来一往中满足自身的价值诉求。像萍萍这样,在粉丝的起哄中控制不住的充钱。通过炫耀性地消费、透支性地花钱来表达对主播的喜爱,就是一种心理疾病了,更是伦理价值观的扭曲。 

在面对疯狂的网络直播打赏反映出的是受众沉溺网络以及背后的虚荣心问题。特别是一些青少年,对什么东西值得“打赏”还缺乏辨别能力,在遇到直播平台或者主播的套路时,难免掉入陷阱。

想要避免熊孩子疯狂打赏的事情再次发生,首先,需要家长、学校都要加强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引导,让他们知道该追求什么,明白什么样的东西值得打赏,什么样的东西不值得打赏;教育和引导孩子正确地网络世界,让他们有基本的财商意识和安全地使用网络的能力,避免产生“攀比嫉妒”“孤注一掷”心理,个人的价值存在感、社会地位应更多地建立在现实生活中。

同时,网络直播打赏设置门槛,一则需要设置单笔最大额度和一定区间的打赏次数,从制度上遏制粉丝们的疯狂举动;二则在设计打赏主播游戏规则的时候,需要关闭未成年人账号的打赏功能等。

  最后笔者想说,希望在家长、学校的共同关注下,让孩子们明白“有所为有所不为”。(蔡玉军)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