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来拯救“沦陷”的朋友圈?
2017-06-20 15:49:33 来源:汉网

“粉丝可燃烧含荧光剂”“肉松面包是棉花做的”……近期,新一波朋友圈谣言来袭,引发很多人的焦虑。从“假鸡蛋”“速成鸡”“激素鸭”“塑化剂面条”到“塑料紫菜”“棉花肉松”……相关调查显示,在网络谣言中食品安全信息位居第一,占比高达45%。

食品卫生,连着你和我,连着千万家。大家对食品安全问题有着深深的担忧,我们能够理解。但是正是有些不法分子恰恰利用了我们对食品的担忧在朋友圈来散步谣言。一些造谣的人为了博取眼球、赚取热度,置科学常识和实际情况于不顾,偷换概念、歪曲事实,也有极个别人是为谋取不法利益等目的对食品生产销售企业、在售食品编造谣言,有意抹黑。

面对网上的这些“舌尖上的谣言”,很多人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于是一次善意的转发,往往无意间成为谣言传播的推手。所以,这些严重缺乏常识的谣言,在网络和微信上四处传播。这些谣言造成群众对食品安全的恐慌,也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选择“海淘”,给相关行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在应对谣言上,企业作为食品谣言的直接受害者,应积极主动开展科普,满足我们民众被科学传播的需求,尽可能的将谣言传播的影响降到最小。同时还要拿起法律武器进行维权,坚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让造谣者付出代价。

我们的新媒体也要“向谣言宣战”。比如说央视推出的“是真的吗”大型互动求证节目。通过各大新媒体共同互动求真,对网络流言进行专业验证与权威实验,为国人探求真相。同时针对一些谣言,请教相关的专家学者,或者通过实验来验证真伪。当然,我们的公安部门也要加大对食品安全谣言的打击整治力度。最后,我们公民自身也应该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另外,举报谣言也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安全食品为你为我为他,食品安全靠你靠我靠他。治理食品安全网络谣言,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良好的舆论环境,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让我们都行动起来拯救已经沦陷的朋友圈,开动谣言的粉碎机,共同织密抵制谣言的免疫网。(王颖)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