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资“陷阱”多,政府该如何选择?
2017-06-29 22:50:38 来源:汉网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如何推进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已然成为各级政府所要考虑的头等大事,在此背景下,招商引资无疑成为各级政府的重点任务。但是,由于对招商引资的狂热,也使部分政府掉入个别唯利是图商人的“陷阱”,不但没有让落户的项目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反而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问题。

笔者对个别招商引资失败案例进行了一定思考和分析,认为存在不同类型,在此和大家分享三种:一是“偷换概念”型。部分投资人将已落后淘汰的技术利用新概念和高科技专业术语进行再次包装,打造成环保科技型项目,以此忽悠政府吸引落地。这类项目推介中大多引用生僻难懂的专业词汇,加入极富蛊惑力的语句等,从而塑造“高大上”的形象,受到很多地方追捧,而很多地方政府领导喜欢独断专行,在不经专业技术人员判定的情况下,以自己的喜好判定是否引进项目,造成很多违规项目落地。二是“绑架政府”型。现在很多政府对于招商引资下指标、定任务,下级政府、部门、领导干部都要有招商任务,而且比较繁重,不适合地区经济发展实际,这就给很多领导干部造成了很大压力,在重压之下,必造成盲目招商,正好被不良商人抓住这一心理进行“绑架”,威胁下级地方政府“帮忙”解决其引发的很多问题。在“立体停车库”概念风行之时,一投资者在某工业区占地100亩落户建厂,但在建设中让施工方提前垫资,并在最后无法偿还,后经查实,此投资方实为多人合资,且无项目所需资金投资能力,但投资方跟地方政府态度强硬,要求其“帮忙”解决被讨债问题,只因该项目是上级一位领导的招商引资“成果”。最后本应成为装备制造领军企业的项目进入了盘活“僵尸企业”的名单。三是“欺骗政府”型。个别投资人伪造具有投资能力的条件,骗取政府信任,进行落户圈地。某电器企业在与某工业区进行招商引资洽谈时向工业区领导展示了其上亿元的资金存储凭证,展示了其“雄厚”的投资实力,从而使工业区领导拍板引进该企业,该企业在工业区圈地100亩进行厂区建设,可是在建设中建建停停,持续了两年多的时间才完成外墙及小部分厂房建设。最终也进入了“僵尸企业”盘活名单,最终应建成占地100的电器企业,最后入驻了3家小企业。后经了解,原电器企业投资方只在市区拥有一个占地6亩的厂区,可谓是“作坊式”企业,其利用不可知的渠道暂时筹集了上亿元的存储资金凭证,为其落户骗取了“通行证”。

那么,政府如何准确避开这些招商引资陷阱呢?笔者个人提供几点自己的小建议:一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各地各单位“一把手”的政绩观直接影响着一方的发展走向。各级领导干部要强化“四个意识”,准确分析工作实际,科学制定工作计划,合理分配工作任务。尤其在招商引资工作中,要充分分析地方发展实际需求、地区项目承载力、本地招商引资吸引力等多种情况,不能为了营造经济“突飞猛进”的假象而盲目的“大招商”,给地区经济发展、政府工作、国家和集体利益带来危害,甚至损失。二是建立完善的项目筛查机制。招商人员和各级领导干部并不是专业的技术人员,在面对很多项目问题时,可能不能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判断。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建立由发改、工信、环保、农牧、国土等部门和相关领域生产管理人员、技术专家组成的项目审查小组,对需引进的项目进行综合评估,给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三是精准选择招商领域和招商对象。根据地方发展规划和经济发展需求,选择经济发达地区的相关产业领域进行精准招商。重点对准大型跨国企业、央企、国企、知名民营企业等有实力、有活力,且运营比较规范的企业,既能找到支撑本地经济发展的大项目,又能有效的规避招商风险。同时,在承接周边地区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更要注意进行项目筛选,本地既担负产业转移任务、享有承接机遇,又负有推进地区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责,一定要积极对接符合地区发展规划和国家产业发展要求的企业和项目,在承接中淘汰落后产能和企业。

招商引资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既需要为投资者营造良好的软环境、打造良好的承接平台,又需要科学合理的选择项目、引资引智。既要服务好投资者,又要对地区发展负责、对本地百姓负责。“大发展”“大跨越”首先得是良性发展、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才会使国家整体经济保持稳定持续发展。(王雅萱)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