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劣汰”,坚定不移推进干部能上能下
2017-07-05 23:44:51 来源:汉网

南昌市近日印发《南昌市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细则(试行)》,明确领导干部7种“下”的渠道、14种予以问责和23种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具体情形,对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问题作出制度性规范,推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细则》对干部能“下”的问题做了详尽阐述,明确了什么样的干部“下”、为什么“下”、怎么样“下”、“下”过以后怎么办,体现了党对管好干部的责任担当。(人民网   7月5日)

传统观念认为,干部只有“往上走”一个方向,只要不犯错误,身体不出现问题,一直“往上走”直到退休,中途排除违纪违法被查办的情况之外,鲜有因为工作不得力、班子管理松散的干部被“下”的情况。干部“能上不能下”,是长期困扰干部队伍建设的难点问题。受这种落后观念的影响,一些领导干部抱着“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心态,只求平稳,不求突破,“得过且过”,甚至开始“混日子”,尸位素餐,麻木不仁。这种为官不为的现象与现阶段迫切需要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的社会大环境格格不入,急需改变。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干部能上能下政策的推出,正合时宜,来得及时。出发点是推进干部“能上能下”, 整治“庸懒散”“为官不为”的不良风气;落脚点是激励干部勇于担当、让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在干部中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营造公平公正的从政环境。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是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管理干部的有力举措。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党的事业迫切需要真正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利于打破一些干部心中安于现状,循规蹈矩,不思进取,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懒政思维”,让不干事不犯错的落后观念得以逐渐扭转,有利于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激发新想法,创新新做法,推进我国的改革事业“更上一层楼”。

推进干部能上能下,首要的是要建立一整套考核机制,明确什么情形该“下”、怎么“下”; 什么时候该“上”、 怎么“上”。干部考核不是只查问题,还要区分优劣,划分等次。一方面对不作为、不称职的干部大胆“拿下”,另外对一些优秀的领导干部也要公开地表扬,适当时机优先选拔任用。通过考核“激浊扬清,奖优罚劣”,彻底打破“干好干坏一个样”的落后观念。让能上能下常态化制度化,让干部做事创业有危机感,才会更加激发干部工作热情和干事活力,对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5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随后,北京、山西等省市结合本地实际推出了本地的干部能上能下相关规定,大有“星星之火燎原之势”。 有制度而不执行,无异于一纸空文。推进干部能上能下,百分百不打折扣的贯彻执行是关键。这就要求各地组织部门的干部拿出敢担当、不怕得罪人的气魄,让《规定》长出“牙齿”,强化责任担当,提高制度执行力。

“尚贤者,政之本也。”全面从严治党,关键是选好管好用好干部。干部用对了,队伍带好了,我党的各项事业才会为之焕然一新,才能开出更多更美的胜利之花。(风之语)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