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校长”,爱与希望的“代言人”
2017-07-14 10:36:32 来源:汉网

7月12日上午,杭州国际博览中心,首届新乡村校长论坛揭幕,首批入选“马云乡村校长计划”的20位校长,每人获得50万元发展基金。这一天,平日默默无闻的他们,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以色列前教育部长Rabbi Shay Piron等“大腕”点赞。(2017年07月13日  人民网)

“乡村校长是一首诗,带我们去到远方。”在山里,在田边,在荒野间,默默坚守的乡村校长们苦心办学、倾心培养,只为了,这一段陪伴的时光,让乡村孩子人生的路走得更远、更宽广。高原之上,冰河之下,他叫嘎松扎西,抱着汹涌澎湃的热情;:渤海之滨,秧歌舞中,她叫赵银凤,守着改变乡村的执着;泸沽湖畔,围墙之外,他叫王木良,怀着告别贫困的梦想。他们的名字微不足道,他们的故事汇集爱与希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用这样一句话评价教师这个职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其实同样是无数教师在岗位上的真实写照。

有一种情感叫希望。乡村与城市相比在师资力量、教学环境、硬件设备上的“先天不足”带来“后天弥补”的艰辛与坎坷。然而,每一位乡村校长与教师却从未放弃,总是试图改变乡村孩子一成不变的命运“脚本”。孩子代表着希望,象征着未来,祖祖辈辈的穷苦与无知不再是打不破的“铁则”,有了知识,便能把握人生的无限可能。正因为这份期盼,才有了无数乡村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岗位坚守,才有了即使到退休年龄也不曾离开的不舍,纵使困难重重,也期待“破茧成蝶”的绚烂。

有一种本能叫守护。“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教书育人,是职业道德的诉求,更是理想信念的航标。在中国,有20万名乡村校长,他们背后是300多万乡村教师和9000万乡村儿童。艰苦的条件、家人的误解不断在拷问着他们的耐心与毅力,可他们咬牙坚持着,只因为守护学生的渴望成为一种本能,“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付出只为换回“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的绚烂。(张茜)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